散手是順著套路走,招式靈活卻松散無比,可以亂著順序來,活學活用。卻沒有一個核心,收不回來。
打法呢,每一招每一式打完都要有一個核心在里面,這稱為拳中母架。比如形意拳的三體式, 劈崩鉆炮橫,五鐘拳法,每一招下來都要落成三體式,能收能放。不至于招式散亂,需要進攻的時候,防御太緊,失了攻擊的先手。需要防御的時候招式大開大合,瞬間收不回來。
現代散打搏擊也是,格斗式就是他們核心,就是他們的拳法母架。沒有格斗式,直擺勾就無法立足。能打不能收,能收不能打!
少林拳不點出拳法母架,禪宗初祖達摩說:智慧清靜海,理密義幽深。波羅到彼岸,向道只由心。多聞千種意,不離線因針。經花系一道,萬劫眾賢欽。
意思是因為個人的習慣愛好行為不同,所以練拳讀經所產生的智慧也不完全相同,只要用心去練,去感悟,就能明白經書中最適合自己的道理,領悟到拳法中最適合自己的核心招式,找到自己拳法中的母架,再經由拳法中的母架整合自身拳法,用經書中的智慧為人處世,自然就踏入了圣賢之路,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核心架。這個概念是傳統武術打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現在往往不被重視。
沒有領會核心架的概念,打法就難以系統應用。只能將傳統散手作為實際技擊。
核心架是什么呢?通常來講,招式在變化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承接,沒有承接變化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破綻,可能遇到攻擊來不及回防,也可能在防御對手進攻的時因為拳架收的太緊。錯失自己的進攻機會。
核心架的目的是為了保障你所習練的傳統拳術的一切攻擊和防御動作都立足于此。
形意拳的每一個動作打出來之后都要回復三體式,而不是打完之后立刻進入下一個攻擊動作或者防御動作。三體式能保證自己時刻處于可攻可守的狀態。所以老前輩們書上寫萬法源于三體式。三體式就是形意的核心架。
八卦掌的護身架,有的地方叫轉掌。幾乎每個動作之后都會很快回到轉掌上。轉掌就是八卦掌的核心架。
現代拳擊,散打他們的攻擊和防御理念都立足與格斗式基礎,沒有格斗式他們的招法動作就會出現很大紕漏。
有了核心架,拳術中其他的動作自然能夠接應上。
有此核心,能定能動,能終能始。拳法中對應的練法動作化打法之后能自然承接上。
這就是武學核心架和儒家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相通的道理。
當然,與此相對,不論文武,整個體系的核心一旦被損壞,也就意味著全盤散架。所以在政治體系中一定要保障思想理念的核心地位,時刻注意和加強此類教化。
在傳統武學的練習中,大多數核心架子的力量測試可以按照平板支撐的動作來,在平板支撐的過程中,盡量貼近核心架的實戰打法模型,平板支撐的時間就是核心架的穩定程度,代表核心力量的強弱。
散打和拳擊實戰式為核心架和平板支撐的動作很相似,幾乎不必改動,可以以此直接測試鍛煉。
把核心力量練好,再去做相關其他運動,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