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發端于兩廣地區,主要領導層多為客家人,太平軍早期的主要戰力均為兩廣地區的貧農、礦工等底層人民,這些人在太平軍中被稱為“兩廣老弟兄”,尤其是廣西一帶,素來民風彪悍,直至幾十年后的抗戰中,桂軍作戰的勇猛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太平軍后期的兵源中,摻雜了很多流民,這些流民組成的隊伍,不論是上層將領,還是下層士兵,參加太平軍只是為了生存,一旦局勢有變,為了繼續生存也會投降清軍。
太平天國是君權與神權結合的政體,作為一個能與清朝分庭抗禮十幾年的政權,有其較為完備的典章制度,包括它的一些綱領性文件,如《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等,雖未真正廣泛施行,但確實也有其不可否認的進步意義。
總體而言,太平天國的種種嘗試,從中國歷史上來看,顯得有些標新立異或者說不古不今,特別是它的政體,制度,稱謂和服飾等,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