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天京,有很多外國人到訪,留下了他們所見所聞。
英國人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這樣描述天京的婦女:
這里跟全國我所曾游的其他城市大異的地方,即是婦女隨便游行,或乘馬于通衢大道,而又絕不裝模做樣害怕外國人如其他中國婦女所常為者,亦不回避我們。她們幾乎人人都穿著蘇州出產的奇巧的綢緞絲服,美麗之極。
而英國人呤唎在到了天京之后,為太平天國深深折服,遂和自己的愛人、朋友一起加入了太平軍,他用所見所聞,寫下了《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一書,在書中,他有這樣的對比。
“滿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個中國人的面部都表現了蠢、笨、冷淡、沒有表情、沒有智慧,只有類似半狡猾半恐懼的奴隸態度,他們的活力被束縛,他們的希望和精神被壓抑被摧毀。太平軍則相反,使人立刻覺得他們是有智慧的,好鉆研的,追求知識的。的確,根據雙方不同的智力才能來看,——再不能有比這更顯著的區別,——要說他們是同一國家的人,那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而一些清朝人士也對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天京有過描述。
有賊婦而著男子馬褂,穿厚底鑲鞋者,有男賊而著婦人闊袖皮襖者,更有以雜色織棉被面及西洋印花飯單裹其首者,青黃紅綠,錯雜紛披。《賊情匯纂》
以女子褻衣圍項,裙褲蒙頭。《辛壬瑣記》
女人居然穿男子的馬褂,男子居然用女子所用布料做衣服,而女子竟然用貼身衣物的材料做成圍脖,太平軍這樣打扮必然會被滿清人士所嘲笑。
自由在保守主義眼里當然會成為一種丑陋,在他們那里,剃發留辮、三寸金蓮才是常態。
而太平天國舉行第一次考試時,特為婦女參加考試設立女科,拔取了女狀元、女進士等。在太平軍中,設了女監軍、女軍帥以及女族長等官職。
太平天國不僅如此,還把鴉片為違禁品,吸者處死,一切違法者均斬首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