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承認自己的有限性是一種謙卑的表現。這種承認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能力、知識和視野的認可,更是對整個存在狀態的認知。在邏輯、理性和閱讀這些領域的局限性,實際上反映了我們在面對無限復雜的世界時的無力感。我們往往只能依靠有限的經驗和知識來構建對世界的理解,這些理解不可避免地帶有偏見。
其次,承認偏見的存在意味著我們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和判斷受到了限制,這種限制可能來自于我們的文化背景、教育經歷、個人經歷等多種因素。偏見并非完全負面的存在,它可以作為我們快速決策的工具,但如果不加以反思和修正,就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和行動。
你提到“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見”,這也許是對不斷追求真理和自我超越的期許。人類的成長過程,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是在逐步認識并克服這些偏見的過程。這需要不斷地學習、反思和自我批評。
最終,雖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完全擺脫偏見,但正是這種對自身有限性的意識,推動著我們不斷追求更全面、更真實的認知。這種追求,或許就是我們走向智慧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