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需要學會把圈子分成三六九等。
最外層圈子,就是點頭之交。你在職場中認識的合作伙伴、你家小區的鄰居、某次活動中加的人。
這些人大概率是不會和你有密切交集的。善意、和氣地對待,順手能幫的幫一把,展現你的個人素質即可。
第二層圈子,是和你有交集、但沒有交情的人。比如不太熟悉的親戚、某家公司的前同事、交情一般的同學、走得不太近的下屬,等。
這些人有些可能進一步成為朋友,但多數會止步在熟人這個級別,換言之就是可能的交易對象。有利益相關時,自然會走得熟絡,沒有利益時,可能連朋友圈點個贊的交情也沒有。
這種關系,彼此看的都是交易價值。不必太冷也不必太熱,公平誠信地對待就好。
第三層圈子,是可以走進彼此生活、稱得上是朋友的人。要不是興趣相仿,要不是三觀相投,要不是彼此需要,總之一定有些特別的原因。
這些人,是你需要仔細篩選的。人品、才能、談得來、有維系紐帶,才可能保留下去。
在朋友之間,有利益,但不完全是利益。你付出你能付出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有精神回報也有物質回報。
但朋友圈子,除非能晉升到合伙人關系,否則大概率7年左右換一輪。因為人的成長不同步,這個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
第四層圈子,是利益綁定緊密的合伙人。這是需要因緣際會的。你們能互補,社會地位相仿佛,能一起做事,才能晉升到合伙人。
合伙人之間,需要建立很微妙的利益架構,讓彼此關系始終平衡,讓背叛的成本高于收益。
第五層圈子,是家人圈子。這才是長長久久屬于你自己的。把父母、伴侶、孩子,都作為家人圈子中緊密支持你的人,這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
坦白講是他沒有很好地把自己身邊的圈子分層。你用朋友、合伙人、家人的期望值,去看待熟人、點頭之交,那怎么可能不失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