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嚶政府有個特點,主打一個我不是大爹,我不管,所以香港財政在港英時期是具備一定自主性的,香港需要上繳的財政,主要是軍費。
一開始帶嚶是自己承擔的,等香港經濟略有起色,就開始分擔了。1865年起,香港每年上交2萬英鎊給帶嚶,1890年,4萬英鎊,1895年,改為香港年收入的六分之一。
一戰爆發后,帶嚶要求香港出錢,港英政府參考帶嚶在斯里蘭卡的做法,決定加征利得稅和薪奉稅,遭到民眾抗議,最后是發行了200萬公債,征收為期2年的特別捐,一共向帶嚶交了1025萬。
1939年后,為了應對鬼子入侵,香港每年交600萬軍事開支和225萬特別開支及防衛(別問我,帶嚶就是這么分的項目)。
1940年,上交金額進一步擴大,同時要每年上交10萬英鎊的戰爭開支和捐助20萬英鎊。
跑個題,香港之戰帶嚶打得一塌糊涂,日本人輕松攻占香港。
1945年8月30日,英國人從日本人手中再次搶走香港,并實施軍事管制,開征煙酒稅。到46年6月,香港全部財政收入都被小嚶軍方收走。
46年6月,恢復民政。
香港負擔的軍費逐年上漲,到1996年,香港要負擔小嚶駐軍軍費的三分之二,達8億。
1997,香港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