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大致共有以下四類: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和混合型。其中,會受熬夜影響的黑眼圈,只有兩種,也就是結構型和血管性黑眼圈。
1. 色素型黑眼圈,主要是由于眶周皮膚內黑色素,或黑素細胞增多,導致的上下眼瞼棕黑色外觀。有一些特殊情況下,黑眼圈的出現和一些疾病有關,過敏性鼻炎、哮喘、特應性皮炎、濕疹患者可能會出現眼眶周皮膚藍灰色的色素沉著。
另外,一小部分口服避孕藥,或使用特定滴眼液的人會在使用藥物時出現眼周色素的沉積。這一類型的黑眼圈,用手牽拉眼瞼皮膚時,黑眼圈的色素沉著區域會隨著伸展,但顏色不會顯著變淡。
2. 血管型黑眼圈,主要是由于眼周微血管血流淤滯、血液流速緩慢、血流量增多、皮膚菲薄、缺少皮下脂肪所致,使皮膚深層的眼輪匝肌、真皮內的微血管網透過皮膚,形成眼瞼局部灰暗色的外觀。
這種類型的黑眼圈多表現為下眼瞼內側皮膚的青紫色外觀,是亞洲人群中最為常見的類型。用手牽拉眼瞼皮膚時,這一區域會隨之伸展,顏色不會變淡,而且局部青紫色外觀會隨著皮膚被牽拉變薄,深層的血管顯露得越發明顯,黑眼圈顏色進而變深。
3. 結構型黑眼圈,是由于自身結構在光照下形成的陰影所致,又被細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的結構型黑眼圈主要是淚溝形成的陰影,淚溝的凹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加深。后天性的結構型黑眼圈主要是由于下眼瞼皮膚的松弛、眶隔脂肪的膨出、眼瞼水腫而形成的陰影。
4. 混合型黑眼圈,則是同時伴有以上多種類型的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