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輕武,導致“募兵制”招募不到合格的士兵
北宋軍隊的戰斗力低下,跟北宋重文輕武的社會背景下執行的“募兵制”招兵制度有很大關系。
在經歷了唐末及五代的戰亂之后,社會整體非常不穩定。為了躲避戰亂,很多人背井離鄉,成為流民。對于流民問題,以往朝代的解決辦法都是重新分配土地,比如,漢、唐。但是這個辦法在北宋行不通。因為,北宋的領土面積比較小,遠遠比不上漢、唐,而人口又比較多。所以,根本沒有那么多土地重新分配。為了安置流民,政府只好把他們招募為軍隊。當時流行一句話,叫“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也就是說,北宋的士兵的第一需求,不是保家衛國,而是糊口。
流民問題是解決了,但卻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問題:
一、軍隊數量劇增。軍隊從宋初的20萬,增長到了中后期的100萬以上。
二、軍人素質偏低。北宋重文輕武,百姓凡事有口飯吃,都不去當兵?!端疂G傳》中經常有老百姓罵“賊配軍”,什么意思?就是北宋軍人很多都是罪犯。
你看,北宋一方面因為“抑武”政策導致朝廷中樞普遍缺乏軍事思維。另一方面,又因為招兵制度而導致士兵戰斗力普遍低下。兩項措施最終導致軍事上的長期衰敗和羸弱,軍人能力不行,只能靠數量來補,這巨大的軍費開支又造成了沉重的財政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