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方沒有天然屏障,北宋國都開封在地理位置上有缺陷: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后,曾經的雙都長安和洛陽幾乎成為一片廢墟。在此背景下,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政權都將國都設在了汴梁(開封),經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后,趙匡胤也將北宋的都城定在了開封。
但和長安、洛陽比,開封有個致命的缺陷:防御力太差。開封雖然距離洛陽不遠,但是兩者的地形有天壤之別:洛陽北面是黃河,其余三面環山,整個洛陽地區等于是在四周天塹包圍下的一小片平原,位置得天獨厚,所以才成為歷朝古都。開封呢,除了北邊有黃河外,周圍全是平原,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也都是平原,沒有可以用來防御的地勢。尤其是對于游牧民族的騎兵,簡直就是待宰的羔羊。
沒有天塹可以倚仗,大宋就需要駐扎數倍于平時的防衛軍。又因為遼國擁有機動優勢,這些軍隊又不能平時種田、戰時組織,必須時刻保持戰斗狀態。
打仗是古代最費錢的事。宋朝即便在和平時期也要保持一支龐大的作戰隊伍,這對國力是極大的消耗。光抵抗一個遼國還不算,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又崛起了一個新勢力——由黨項人建立的“夏”政權,歷史上稱為“西夏”。西夏比遼國弱一些,但不比北宋差,和北宋經常發生戰爭。北宋要面臨雙線作戰的壓力,每年耗資巨大,卻只能勉強自保。
沒有“燕云十六州”作為北方的屏障,都城汴梁又緊鄰北方邊境。所以,從趙匡胤開始,收復“燕云十六州”成為北宋各代皇帝的首要政治目標,對于這個目標的執念,也為后來北宋在處理金、遼兩國之間的關系中做出了錯誤的戰略判斷,埋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