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在唐朝安史之亂結束后的五年內曾有兩次機會滅掉唐朝,第一次是寶應二年時趁唐朝主力東征史朝義未反,以及程元振瞞報軍情趁關中空虛占領長安,結果待了十五天就被唐軍給趕走。
吐蕃帥吐谷渾、黨項、氐、羌二十馀萬眾,彌漫數十里,已自司竹園渡渭,循山而東。子儀使判官中書舍人王延昌入奏,請益兵,程元振遏之,竟不召見...吐蕃入寇,驃騎大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程元振不以時奏,致上狼狽出幸。
其時諸軍將臧希讓、高升、彭體盈、李惟詵等數人,各有部曲家兵數十騎,相次而至,又從其計,皆相率為軍,約不侵暴...子儀既至商州,募人往探賊勢,羽林將軍長孫全緒請行。全緒至韓公堆,仲卿得官軍,其勢益壯,遂相為表里。仲卿帥二百馀騎游弈,直渡浐水。吐蕃懼,問百姓,百姓皆紿之曰︰‘郭令公大軍不知其數?!\以為然,遂抽軍而還。
第二次是永泰元年聯合仆固懷恩和回紇數十萬大軍(其中吐蕃就有十萬)入侵關中,結果被渾瑊殲滅六千余人,被馬璘殲滅五百人,被白孝德殲滅三千余人,被李抱玉、周智光擊敗。
吐蕃十萬眾至奉天,京城震恐。朔方兵馬使渾瑊、討擊使白元光先戍奉天,虜始列營,瑊帥驍騎二百直沖之,身先士卒,虜眾披靡。瑊挾虜將一人躍馬而還,從騎無中鋒鏑者。城上士卒望之,勇氣始振。乙巳,吐蕃進攻之,虜死傷甚眾,數日,斂眾還營。瑊夜引兵襲之,殺千馀人。前后與虜戰二百馀合,斬首五千級。
吐蕃游騎四百略武功,鎮西節度使馬璘使健士五十擊之,殲。
又邠寧節度使白孝德破仆固叔下兵馬及吐蕃,斬首三千級,生擒一百五十九人,獲馬八百匹。
兼鳳翔等節度使李抱玉亦破吐蕃羌渾等三千馀眾,收其軍資器械不可勝數者。
雖然這些戰役吐蕃皆為唐軍所敗,但對于十萬吐蕃軍而言損失萬余人并不算嚴重。真正導致吐蕃大敗而逃是因為原本作為盟友的回紇被郭子儀所拉攏成為敵人,結果就是被唐回聯軍大敗,陣亡五萬人,被俘一萬人。
朔方先鋒兵馬使白元光合回紇兵于靈臺,會雪嚴晦,吐蕃閉營撤備,乃縱擊之,斬首五萬級,生禽萬人,獲馬、橐它、牛、羊,收所俘唐戶五千。
子儀遣將白元光合回紇眾追躡,大軍繼之,破吐蕃十萬于靈臺西原,斬級五萬,俘萬人,盡得所掠士女牛羊馬橐駝不勝計。
庚辰,子儀先鋒將白元光合回紇軍擊吐蕃之眾于靈臺縣之西原,斬首五萬級,俘獲人畜凡三百里不絕。
先門尚贊磨,副尚書令,瑟瑟告身...跨秦右地,方外不敵驍果。
現在很多人看網上的歷史地圖或看書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時,會誤以為吐蕃是憑實力攻占的河隴和安西四鎮。然而事實卻是吐蕃能占領這些地區一是因為安史之亂、仆固懷恩之亂等叛亂這些地方的精銳被調入內地平叛,所以才導致吐蕃能占領。而面對重兵防守的關中地區時,吐蕃就只能劫掠而難以占領了。到德宗時期,先是中了李泌的平蕃策導致東、南敗于唐,北困于回鶻,西敗于大食。接著又在西南戰場被韋皋擊潰,東蠻、西山八國叛蕃歸唐,吐蕃東道、中道、南道兵馬全部被唐軍擊敗,吐蕃大相論莽熱、青海大兵馬使乞藏遮遮、臘城兵馬使悉多楊朱、節度論東柴、大將論結突梨、論贊熱等要么被殺要么被俘。
國內的話,赤松德贊跟唐玄宗一樣前明后昏,但唐玄宗至少在李亨靈武篡位前手握權力,而赤松德贊到晚期時權力已經被大相尚結贊所控制,當時的吐蕃按照南詔的話來講就是“天禍蕃廷,降釁蕭墻,太子弟兄流竄,近臣橫污,皆尚結贊陰計,以行屠害,平日功臣,無一二在?!背嘧娴沦澙^位后又將原本制定的“三戶養一僧”制度增長成為“七戶養一僧”,直接激化了社會矛盾,為后面吐蕃農奴起義埋下導火索。
所以,吐蕃根本沒實力滅掉唐朝,你要相信吐蕃能滅唐朝你還不如相信我是秦始皇,V我50等我出來后封你為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