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贊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唐高宗李治得知此事后大發(fā)雷霆,認為這是對大唐的挑釁,他當場下令,要求吐蕃立刻將文成公主送回大唐。
松贊干布統(tǒng)一吐蕃的時候,唐朝也處于鼎盛時期,盛唐的威名讓附近的幾個國家不敢輕舉妄動,紛紛前來和親建立友好關(guān)系。
突殿和吐谷渾都成功娶到了唐朝的公主,松贊干布一直都對盛唐有著仰慕之情,見這兩個比自己還弱小的國家都能娶到大唐的公主,他也按捺不主想要與唐朝建立友好關(guān)系。
公元634年,他就派使者前往大唐想要通過和親來讓兩個國家建立友好關(guān)系,可當使者回到吐蕃的時候,帶回的消息卻讓松贊干布大失所望。
原來使者剛來到唐朝的時候,受到了大唐熱情的招待,可當他說出和親的想法時,卻被唐太宗直接拒絕。
這可把松贊干布氣壞了,他13歲就登上王位,憑借一己之力掃平吐蕃內(nèi)亂,這樣一位少年英才怎么能堪受如此大辱。
為彰顯自己的實力,松贊干布派出10萬大軍直逼大唐屬國吐谷渾,李世民則派出武將侯君集到吐谷渾應(yīng)戰(zhàn),面對強大的唐朝軍隊,松贊干布自然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讓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吃了敗仗的松贊干布依然沒有死心,再次派遣使者帶著大量的珠寶前往唐朝求親。
在一番思量后,公元640年,李世民決定將江夏王的女兒封為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自此唐朝與吐蕃結(jié)為姻親之好。
公元641年正月15,年僅16歲的文成公主披上嫁衣,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從長安出發(fā),歷經(jīng)兩年三個月的時間,經(jīng)過長途跋涉,于公元643年藏歷四月15日到達拉薩,這一年文成公主剛滿18歲。
西藏遠比文成公主想象的更加落后,這里沒有農(nóng)耕種植,缺醫(yī)少藥,維持著原始的游牧生活。
在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前,松贊干布已經(jīng)娶了四位妻子,因此文成公主到吐蕃后,不僅要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落后的生活方式,還要面對松贊干布后院復(fù)雜的女人關(guān)系。
但這些都沒有難倒這位充滿智慧的奇女子,文成公主沒有忘記自己來吐蕃的使命,她沒有將時間花在與后院女人的斗爭上。
深知吐蕃百姓生活艱苦,積極傳授帶來的先進耕作技術(shù),使吐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力得到極大提高。
她用自己帶來的豐富醫(yī)藥知識治病救人,開啟了吐蕃人民的視野,松贊干布也傾聽公主的建議,實行一些利民的政策。
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吐蕃經(jīng)濟文化取得長足發(fā)展,吐蕃百姓安居樂業(yè),對公主萬分愛戴。
然而,好景不長。公元650年,松贊干布因病去世,年僅34歲。按吐蕃風俗,王后的妻子應(yīng)隨丈夫殉葬。
松贊干布的一些官員強行要文成公主殉葬,文成公主對此顯得異常堅決,她平靜地向官員表達,生死有命,但自己對吐蕃百姓的責任未盡,不能因為丈夫的離世就拋下百姓。
這個決定很快傳到長安,唐高宗震驚萬分,立即派員前來將文成公主接回。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文成公主拒絕了回歸故土的機會,她認為自己仍有未盡的責任和使命,不能因為丈夫過世就離開吐蕃,為了唐蕃兩國的友好,她默默承受著守寡的孤獨。
她請求唐高宗通融通融,以她一人的犧牲換取兩國持久的和平。
30年間,文成公主孤身守寡,以母親般的慈愛照看吐蕃百姓,每每兩國間有戰(zhàn)事釀成,她便竭力勸解,以自己的影響化解紛爭。
盡管她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沒能阻止兩國之間頻繁爆發(fā)的戰(zhàn)爭,她在吐蕃渡過了余生的三十多年,最后還是以疾病離世,吐蕃百姓非常哀悼公主,給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文成公主的一生波瀾壯闊,她為兩國的友好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雖然她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但那份大公無私的精神,是值得后人銘記和學(xué)習的,她可歌可泣的一生,成為中華民族對外交流歷史上的一筆濃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