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出國的時候給老外朋友做紅燒肉,焯水切塊之后開始煉油(澳洲有些五花肉特別肥,不處理一下能膩死人),把煉出來的油倒出去以后就用鍋里剩下的油把紅燒肉做完了,結(jié)果他們說這個菜好吃是好吃,就是不太健康,太油膩。好家伙,我做一頓紅燒肉不但沒用油,還多出來炒兩盤青菜的油,哪怕說不好吃我都能忍,說油膩真是太不合邏輯了。
后來去別人家吃飯,澳洲本地人,給我煎了個羊排,整了個烤五花肉。羊排上本來就有肥肉,換我就不放油了,結(jié)果他還另外放黃油,那一大勺下去我就明白了,怪不得我買的黃油用一年都吃不完,原來是我用法不對。煎的過程中羊排也出油,煎完直接就用那一鍋底的油做了醬汁,我心里只有一句話“說好吃是好吃,就是不太健康,太油膩”。烤五花肉更絕,肥肉朝上,為了烤脆皮我理解,但把底兒兜住我不理解,肥肉里烤出來的油全讓瘦肉吸了...
那時候我悟了,看得見的油叫油膩,不健康,看不見的油叫黑魔法,胖了一定是有人給我下咒。
中餐炒肉會把肉里的油炒出來,所以一頓飯下來,鍋里,盤子里剩下的油可能比炒菜時候放的還多,除了寬油系的菜以外,其實并不算重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