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鐵科院自己搞的。上線之后的第1個春節就崩了。被全國人民罵的要死。后來找了阿里的人去做了優化(看清楚,是優化,不是說阿里做了12306)。在之后的大概3~5年時間里,(截止2017年11月23日)支付只能用支付寶,沒有微信。(移動支付手段只有支付寶,但是可以用銀行卡支付,很麻煩)
有人說鐵科院表示和阿里關系不大(不大,這個很有意思,多大算大?多大算不大?),這個我是不相信的。無法解釋支付寶的保護期有那么久。而且在當時這種多品類大數據的處理,確實只有阿里這邊的淘寶網有經驗。我是完整經歷了12306,從剛剛上線被罵的狗血淋頭。一直到現在成為一個很成熟軟件的全過程。最初大家都沒有重視多線路,多段程,火車票網購的難度,以為是很簡單的一個APP。結果在實際運行中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兒。隨便一條線路有10個站點,其中票的排列組合就很多。鐵科院的技術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其中還有更多的是經驗。
記得剛開始還有個段子。
一家公司招聘軟件人員。
一個應聘者的簡歷上寫著,有過全國性APP開發經驗,使用人數超過5億。
面試官問是哪個APP?
應聘者回答12306。
面試官說,滾。
最后再說一下,我不是懷疑鐵科院的能力,而是很多事情是術業有專攻。鐵科院研發高鐵是最強的。做網購APP的框架和模型,當時阿里確實是全國最強的。我是不相信鐵科院憑空變出來一個團隊就能搞得定12306。很多事情是要有技術積累的,是要有技術沉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