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和堡戰役,烏沙堡戰役和野狐嶺決戰:
烏沙堡之戰標志著金朝與蒙古帝國之間的重要軍事沖突。金朝丞相獨吉思忠率領主力軍前往西北邊界,組織75萬人加固了長達300公里的界壕,旨在阻止蒙古人向南侵襲。然而,成吉思汗卻派遣其子窩闊臺分兵攻打金西京(今山西大同市),對金軍進行牽制,自己則親率主力攻打烏沙堡并占領烏月營,摧毀了金軍的防線。戰斗從三月持續到六月底,隨后蒙古軍休整了一個月后向野狐嶺進發,并與金國特使進行談判。
澮河堡之戰中,完顏承裕在敗退過程中集結了數萬殘軍,但還未來得及休整,便在澮河堡遭遇了追擊的蒙古軍隊。蒙古軍隊迅速包圍了金軍,在激戰三天后,成吉思汗親率精騎3000人進行突擊,隨后數萬蒙古軍發動總攻,導致金軍全軍覆沒,只有完顏承裕獨自逃脫。此戰后,金朝撤換了丞相,任命多謀善慮的文人徒單鎰為蒙金戰爭的第三任丞相,終于扭轉了金國的頹勢。
公元1211年四月,成吉思汗率領其子術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四人出兵伐金。成吉思汗共集結十萬余人的兵力,浩浩蕩蕩向南進發,由達里泊進入金國境內。金朝得知成吉思汗率軍南下,衛紹王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派遣西北路的招討使粘合合前去求和,但成吉思汗不予接受。于是金朝派遣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千家奴)和參知政事完顏承裕(胡沙)出屯在撫州(今河北省張北縣)。獨吉思忠率軍修筑了烏沙堡(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興和縣),并在烏沙堡后方的烏月營集結兵力。烏沙堡因其易守難攻和暗道的存在而備受重視,烏月營則成為支援烏沙堡的重要基地。然而,蒙古軍對烏沙堡的進攻久攻不下,于是成吉思汗派遣大將哲別繞過烏沙堡,直接攻擊烏月營。不久,烏月營被哲別攻破,使得烏沙堡失去了其防御功能。面對形勢的逼迫,金朝統帥獨吉思忠只能率領殘兵向東撤退。隨后,蒙古軍占領了烏沙堡并將其摧毀。
由于烏沙堡與烏月營的失守,獨吉思忠被免職,完顏承裕接替其主持軍事。完顏承裕看到蒙古軍的強大,從撫州撤往宣平(今河北張家口西南),昌州(今內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北四郎城)、撫州三城相繼失守。烏沙堡陷落后,衛紹王不得不由完顏承裕接替軍事指揮。完顏承裕倉皇撤退,因為擔心成吉思汗可能繞過主力直接襲擊空虛的中都,于是主動放棄了桓州、昌州和撫州的堅固城墻,徑直退守野狐嶺一線,試圖依靠山勢阻擋蒙古軍。
野狐嶺之戰是一場典型的山地戰,完顏承裕將自己的軍隊分散布置在野狐嶺險要地形中,卻未料到這導致了信息傳遞的不暢和軍隊的分散。蒙古軍正是看準了這一點,采取了集中兵力突破的戰略,迅速在獾兒嘴取得勝利。完顏承裕此時已失去了大部分的指揮能力,其部隊分散在野狐嶺各處險要,根本來不及互相支援和調動。一旦金軍出現潰敗,士兵們的軍心立即動搖,紛紛逃竄,被蒙古軍追殺至山間,造成了慘重的傷亡。完顏承裕在逃亡過程中,試圖集結殘兵敗將,但成吉思汗的追兵已經迫近。雙方在會河沿岸激戰三天后,金軍潰敗,完顏承裕只能獨自逃脫。此后,蒙古軍隊繼續快速推進,攻占大量金國領土,直至來到中都城下。
此后金朝只有續命的份上,天命已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