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里含鹽分,所以,沉入海底的鋼球會被海水腐蝕。
鋼材的腐蝕取決于水中溶解氧的量。 比如,在北太平洋溶解氧垂直分布圖,可以直觀地表示氧氣在海洋中的垂直分布情況。溶解氧量在深度超過 5000 米時保持恒定,包括馬里亞納海溝底部。海水鹽度大概在3000米以下變動很小。
假設,鋼鐵在海中5100m的腐蝕速率為每年0.06毫米。考慮到溶解氧量在較大深度是恒定的,而且在海水中無法形成持久的保護層來保護鋼材免受腐蝕,我們可以將用恒定的腐蝕速率來計算馬里亞納海溝底部鋼球的腐蝕。
因此,我們對半徑為0.620055米的鋼球的腐蝕進行如下計算:
鋼球完全腐蝕所需時間 = 62.0055 / 0.06 = 10334.2年。
所以,如果鋼球靜止不動,大概會在10334年以后,被完全腐蝕掉。
但是,板塊是運動的,比如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方向的移動速率大概是每年7到14厘米,一萬年以后,大概會移動一公里左右;也就是說,如果鋼球隨著板塊移動,那么在鋼球被完全腐蝕之前,它會被下侵的太平洋板塊帶入到地殼內部。如果不考慮地層壓力,這樣的缺氧環境會延緩腐蝕,鋼球存在的時間會遠超上述腐蝕時間,最終可能會隨著板塊進一步的下沉,在深部的高溫高壓下融入為上地幔的一部分。或者,在強大的地層壓力下,鋼球受變質作用影響,融為地殼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