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環境。最底層的學習者,遇到問題先抱怨環境。
第二層:行為。從自身尋找問題,把努力視為救命稻草。希望用相對無痛的努力數量取代直面核心困難的思考——在這種狀態下,努力反而為他們營造了麻木自己的舒適區。
第三層:能力。重視自身能力提高,跳出舒適區,積極尋找方法。——但是容易沉迷方法論,容易成為“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那伙人。
第四層:信念和價值觀。一件事情要是方向錯了,再多的努力和方法也沒有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所以一定要先搞清楚“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而這些問題的源頭就是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
第五層:自我意識。所謂“自我意識”,就是從自己的身份定位開始思考問題,即“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所以我應該去做什么樣的事”。——在這個視角之下,所有的選擇、方法、努力都會主動圍繞自我身份的建設而自動轉換為合適的狀態。這樣的人,可以說事真正的覺醒者。
第六層:使命。如果一個人開始考慮自己的使命,那他必然會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為眾人服務的層面上。——有了使命追求,我們就能催生出真正的人生目標,就能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