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傳統保險公司在整個業務鏈條里,屬于弱勢群體。正是因為其弱勢地位,所以一直在叫新能源車險業務賠錢。
在整個汽車保險業務里,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就是賠付成本,而新能源汽車的維修,目前第三方的維修店,由于技術能力不夠、加上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復雜度高,以及廠家有些信息封鎖的緣故,基本上沒辦法修。只能回到廠家進行維修。
那么維修、更換的成本就完全由廠家來說了算了。說多少就是多少,保險公司根本沒有議價能力。
而傳統的汽車保險,正是因為第三方維修公司比較多,貨比三家,保險公司可以議價,這一塊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個傳統保險公司干不過車企保險的地方在于,車企可以針對不同車主,進行精細化、個性化的操作。
因為,車企可以很方便地獲取到車主的大量數據信息,比如駕駛習慣、有無經常超速駕駛、是否經常違章,以及動力電池衰減速度是否比別人快等等。
根據這些大數據,可以針對性地報價,對于經常暴力駕駛的,相應提高保費,而大多數駕駛習慣良好的駕駛員,則可以得到更低的保費。
這種更精準,顆粒度更細的操作,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保險業務盈利的可能性。
而在獲取用戶駕駛信息大數據這一塊,保險公司更是無能為力。根本無法與車企的技術能力進行抗衡。
所以,根據目前新能源汽車第三方維修匱乏,以及車企可以根據駕駛大數據更精細化運營保險業務的現狀,車企入局新能源汽車保險業務是大的趨勢。
而且前景廣闊,因為最終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會越來越高,大部分取代現有的燃油車。
而傳統保險公司,除非第三方新能源汽車維修店成長壯大起來之后,才能有多一些的勝算。否則,在新能源汽車保險這一塊,根本玩不過車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