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的第一集就定了調子,它不是爽劇,也不是為了簡單的“大快人心”而拍。
第一把刀子,就戳進了咽喉。
欽差大臣劉統勛(王慶祥 飾)來到山東鄉間勘察粥廠施粥情況。
災民成群,卻只能喝稀薄的米湯。
劉統勛自然覺得是粥廠官員貪了賑災糧。
因為違反了粥廠施粥的綱領“筷子浮起,人頭落地”,劉果斷下令斬殺粥廠官員沈石在內的二十余人。
但,真是因為他們貪心嗎?
沈石的母親就在災民行列,她衣衫襤褸,也領不上一口厚粥。
沈石死前的舉動,居然是咬下了自己的一塊肉,放進了母親的碗中。
更驚駭的一幕發生了。
隨即老太太用筷子戳向了自己的喉嚨。
(此處太血腥,不截圖了)
像是母子二人用血肉模糊的死,在表現自己的冤屈。
隨后,劉統勛打開了沈石的糧倉——其中空無一物。
糧倉空乏的問題,遠沒有“到此為止”。
可是,這深不見底的問題,追溯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氣?
劉統勛下定決心之后,為自己打了一副棺材。
因為他要面對的,是一雙眼睛。還有,一棵巨樹。
這雙眼睛,高居于金鑾殿上,它總是有選擇地看見真實。
當時是乾隆(聶遠 飾)的改元之年,新皇登基。
樹立威信是要事,但黃河稱水已表明:天下大旱已是定數。
皇帝最先想到的辦法,不是直接接觸真相,而是通過儀式來表態。
為了體恤民情,他在耕籍大典之前餓了自己和臣子三天三夜,感嘆一句:“方知饑乃天下第一難事。”
皇帝總把天命與預兆放在口中,還沒有真的采取行動。
他耳邊,大部分官員給出的辦法往往是:
解決問題=解決發現問題的人。
先皇老臣田文鏡說,首先要燒去劉統勛獻上的來自民間的《千里餓殍圖》,以定人心,避免“亂國”。
那張圖上,是饑荒的實景記錄。
也是《天下糧倉》接下來展露的民間真實。
這里有“你幸福嗎”的地獄版問答:
這里也重現了“易子而食”。
父親為了活下去,賣兒賣女充作菜人,一個孩子換三個饃饃。
而饃饃沒吃幾口,這位父親就餓死在了旱地上。
身邊的饑民撿起剩下一半的饃饃繼續咬下去。
真實的慘烈哀嘆,沒人敢讓這雙眼睛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