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就必須說說“堡宗”。
朱棣給子孫設計的體制還是不錯的,文官、勛貴和內廷“三權分立”。其中文官掌政事,設置內閣作為秘書官給皇帝出建議;勛貴以五軍都督府和京營為核心,以九邊的世襲武職為根基,掌握國家軍事大權。內廷實行和公共財政分灶吃飯的套路,實行內庫制度,內庫相當于皇室的資本;由宦官來掌握。同時宦官還有監視內外朝的職能(特務機構)。這三條線抓在皇帝一個人手里面,幾方互相制衡,確保了99%的情況下,權力掌握在朱棣的子孫手里。
到了堡宗這里,土木堡一波把明朝的中央送掉,勛貴和京營全滅,三條腿缺了重要的一條。文官從于謙開始掌握軍事權力。本來這也就罷了,總所周知明朝有兩套班子,冗余備份嘛,代宗朱祁鈺臨危受命之后干的也還不錯,自然能夠形成一條新的制衡機制。可好死不死,堡宗居然還復辟了。復辟之后的堡宗把備份的這一套班子全滅了。以至于明朝一個時代的政治精英全部被堡宗坑死了。
堡宗的這么一陣騷操作。皇室的軍權沒有了,在原來的設計中,勛貴之間互相聯姻,確保了軍權始終掌握在皇氏的自家人手中。堡宗之后,軍隊歸文官集團管理了,被納入文官體制內了。內庫的財政獨立也沒有了,代宗時期,內部就基本上成了文官集團的另一個國庫,代宗為了展示自身的“政治正確”,也順應了文官集團這種呼聲。在堡宗之前,內庫、外庫分灶吃飯,是明朝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堡宗之后,幫助皇帝掌管內庫、收稅的宦官成了剝削民脂民膏的代名詞,皇室的經濟獨立性也沒有了。
沒有軍隊、沒有財政,明朝政府逐漸被文官官僚集團所控制,缺乏了進取和改革的能力。一百年之后,沒有任何人能夠對抗官僚集團的各種“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