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說瑞士,瑞士工業其實一般,偏科嚴重,主要靠金融業和高端制造業為主。金融業賺錢,這個是都知道的,為什么瑞士會成為金融業中心,是因為拿破侖被打敗后,幾大國共同保證,讓瑞士中立,作為緩沖。因此安定和平的環境就給金融業創造了條件,就像這次俄烏沖突,打起來之后,歐洲企業紛紛外遷一個道理。瑞士金融業占全國GDP的9.7%,是第一大行業。
制造業方面,最大的不是手表,而是醫藥化工行業,占全國出口總額50%。這兩個都是高投資高回報行業,相信看過我不是藥神的都能明白一點,基本上就是高投資開發新藥-高價賣藥回收資金-繼續投資這么一個循環。其實說到底,還是金融業的強大,才能保障高投資(直接投資+融資)。化工方面,瑞士化工業的附加值比較高,比如香料,涂料,染料,農藥獸藥等等,之前我們收購的先正達,在植保方面就是世界第三。
瑞士手表業,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瑞士的機械表差點被日本的石英表干趴下,因為石英表再怎么也比機械表準,同樣準頭下,石英表更便宜,石英表產量還更大。于是瑞士推動機械表往奢侈品方向發展,提高了單價,變成了高附加值產業。
2、盧森堡有鐵礦,2.7億噸。歐盟前身歐共體,再前身歐洲煤鋼聯營,創始國就是德法意荷比盧六國。加上盧森堡位置好,處在西歐的中心,因此很多跨國企業在盧森堡設置機構,帶動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目前盧森堡人口里面,本國人只占52%,剩下的都是外國僑民,側面也可以看出盧森堡經濟的國際化。
國際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金融業發達,銀行林立。首都盧森堡市被稱為“金融之都”,是全球第十二大、歐盟第一大金融中心。2021年,在盧注冊銀行124家,銀行總資產9536億歐元,大部分是外資銀行。盧森堡也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歐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共管理基金約4000支。
3、奧地利是這三個里面人口最多的,但也只有900萬人。奧地利主要依靠兩點,第一是地理位置,處于歐洲十字路口,是連接東西歐南北歐的必經之地。第二個就是與德國的特殊關系。
歷史上的奧地利是一個大國,主要統治區域在東歐,像什么捷克匈牙利等,都是奧地利統治。加上與德國的特殊關系,因此很多德國企業在奧地利投資,并利用奧地利與東歐的關系來開拓東歐市場。奧地利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就是德國,在奧德資企業4871家(2020年),占外資企業總數比39%,雇傭人數則達到了外企員工總量的近一半。但是奧地利企業一般與德國企業聯系緊密,德國經濟好,奧地利就好,反之,德國經濟疲軟,奧地利不一定,因為奧地利的主要市場在東歐,而東歐面對奧地利又有代差。我看各種旅行博主的時候,發現一個現象,德國警車都是大眾起步,但是廣大東歐國家的警車往往就是歐寶和斯柯達這種便宜一些的。奧地利恰好就填補了中端市場。
另外說個冷知識,奧地利也是中立國,這是二戰后確立的。所以冷戰期間,奧地利就成了東西兩大陣營的中間地帶,兩頭吃,積累起來的工業基礎。不然的話,光靠奧匈帝國那點底子,工業區都在國外,比如捷克。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這三個國家的兩個特點,第一,具有具備一定高附加值行業,第二,擁有一定的域外/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