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年老的時候,有繼承皇位資格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皇四子奕詝,另一個是皇六子奕訢。
這兩個人里面,皇六子的各方面能力都超過皇四子,所以很多臣子都以為皇六子必承大位。包括皇四子奕詝本人也這么想。
杜受田胸有成竹的說:“能力固然重要,但皇位之爭并不是全憑能力。最主要的還是要看皇上心里支持誰。你能力低一點沒關系,只要你能一心討皇上的喜歡,讓皇上覺得你聽話孝順,那么皇位最終一定會是你的。”
奕詝說:“老師,皇上一心為了我大清著想,肯定想找一個能力強,能延續大清命脈的人。怎么可能會選一個能力弱的人當繼承人呢?”
杜受田搖頭說:“凡能力強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自以為是,不聽話。老人經營了一輩子,對自己的布局一定是認可的。他殯天以后,需要的是一個聽他的話,繼續延續他的布局、執行他的方針的繼承人。而不是一個自以為是,令他無法控制和預測的繼承人。皇上苦心經營這么多年,他不會認為自己的布局有問題,不會愿意繼承人否定他的。至于大清的前途嘛,治理這么大的國家不是靠一人之力,而是靠群臣合力。一個自己沒有能力卻能虛心采納臣子意見的皇帝,遠勝過一個自以為有能力而不聽諫言的皇帝。所以你根本沒有必要跟六爺拼能力。你只要事事投皇上的所好,處處向皇上表忠心和孝心。平時穩穩重重,喜納人言。皇上就一定會把大位傳給你。”
奕詝聽了杜受田的話,處處向道光表忠心,處處對奕訢相讓。
道光看到奕詝的表現后想:“奕訢能力強而剛強,如果我把皇位傳給奕訢,他未必容得下能力弱于他的奕詝。反而是奕詝雖然能力差,但又忠又孝,而且最能容人。如果我把皇位傳給奕詝,那么奕詝可以得到皇位,而奕訢因為能力強仍然可以得到奕詝的重用。所以傳給奕訢,兩個兒子的前途是一利一害。傳給奕詝,兩個兒子的前途則是兩利。看來,傳給奕詝就是我最好的選擇了。”
于是后來奕詝繼位,即為清朝的咸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