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平均壽命不到30歲”的說法來自林萬孝《 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刊載于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文章認為夏、商時期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文章并沒說出數據的來源與依據也沒有資料顯示作者的學術背景
許仕廉《人口論綱要》以及1936年實業部公布的的分年齡死亡率統計怎么說?《中國古代人口史專題研究》中的壽命,是根據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壽命平均來的,存在取樣偏差,沒成為人物沒進去歷史的怎么算?就如唐朝詩人平均壽命55歲一樣,因為他們長壽,才成為有名有姓的“詩人”。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自古以來活到70的人很少”,60就過大壽。尹灣漢墓群出土的記載和西漢末期的養老制度有關,年齡大有福利,如同“舉孝廉”時有二十四孝,科舉后孝子就少了。
感謝您的支持,請隨意打賞。您的贊賞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