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自帶醫療資源,教師自帶教育資源,公自帶行政資源,很多時候他們不僅僅是「利己」,更多是「利人」。很多人的定勢思維是「用個人努力換經濟」,但是諸如醫師公這類自帶「非貨幣類資源」的職位,可以通過資源置換以此更高效的達成目的。三者的區別和優劣勢如下:
1、醫生這個職業的爭議其實更多是集中在讀「臨床醫學」的人身上,但是醫院不是只有臨床醫學,很多輔助科室,例如放射科、檢驗科、彩超科等,都是寶藏崗位。醫生這個職業的優點是臨床醫學的收入很高、社會地位高、善于運營的話可以獲得很好的社會人脈,可以為父母子女提供方便的醫療服務,輔助科室的醫生工作壓力也不會很大;缺點是臨床科室壓力大(評職級、學術成果、創收),需要較長的投入周期(本碩至少5年,本碩博大部分8年),輔助科室收入相對低點。而醫生(此處特指臨床醫學)相較于老師和公務員最大的優勢是經濟收入,如果去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工作經濟收入自然不在話下,就算是在農村或者城鎮,自己開個小診所也能有不菲的收入,足夠在當地過一個體面的生活。但是這邊要注意,是醫生不是護士!護士和醫生嚴格意義上并不算是同一個職業,護士的收入相對醫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差別且工作壓力大很多的!
2、教師這個崗位對男女性的差異比較大。先解讀「小中高教師」的特點,無非就是收入穩定、時間寬裕(高中主科老師這點可能不滿足)、社會地位高、有教育資源(教師子女免試入學)、不賺外快的話經濟收入相對較低。那么這些特點目前是比較符合中國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期待——有時間帶娃、能帶娃讀好書、有穩定的經濟收入。男老師的擇偶競爭力缺陷主要是「經濟收入」方面,尤其是國家教育政策收口以后,對補習班等行為有所打擊,外快收入也受到影響。而至于說「小鎮女老師不好找對象」這個事情需要辯證的看待,因為中國社會文化中女性擇偶是「向上兼容」,而女教師本身是一個起點相對較高的職業,你離上限近了,自然選擇會相對少點。但是,無論如何,選擇讀師范做老師,無論男生女生,都是一個下限比較高的職業,有五險一金、解決子女讀書問題、寒暑假超長假期、穩定的收入,這四點秒殺一大批人。
3、公務員崗位一直被戲稱「宇宙盡頭」,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待。公務員和醫生類似,也是一個偏后期的職業,也適用于大部分農村背景的孩子,但是與醫生不同的是公務員的收入相對更低(收入太高的公務員怕是都得去紀委喝喝茶了),而公務員所能涉及的社會資源更多。公務員所能干涉的社會資源遠超于體制外人員所能想象的,比如說教育局、發改委、稅務局、公安等核心部門的一二把手,哪怕是縣級部門的,他們能調動的社會資源都非常大。但是并非所有政府機關部門都是香餑餑,也并非所有農村孩子都適合去政府機關,舉幾個例子:(1)野心大的孩子不適合去政府機關,因為農村背景一窮二白,除非學歷清北復交,否則現在政府機關人際網已經搭建完善,想單打獨斗闖出一片天很難,而你又野心很大,這會陷入一個死循環,非常擰巴,到最后要么變貪官要么死窮著;(2)家里非常窮且學歷不出眾(低于一本)的男生也不是很適合政府機關,雖然政府機關就職可以兜底,但是上限不高,收入穩定,如果家底不厚的話,去政府機關就職就只能是穩定的窮著,不如出去多賺點錢掙點老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