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拆分為安徽、江蘇兩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為安徽。這就是安徽名稱的由來。安徽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跟江蘇的蘇北與蘇南一樣,安徽省內也分為皖北、皖南兩地區,不過和江蘇不同的是安徽省內還有一個皖中地區,皖中則是在皖南皖北兩派之間,皖南皖北相互不服氣也被稱為“皖北皖南”之爭。
其實清朝時期的安徽和現在的安徽還是不同的,現在的安徽是在1952年皖北行署區與皖南行署合并成為安徽省政府。江南省在清朝時期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所以由當時江南省分出來的皖南相對來說經濟是比較發達(大徽商胡雪巖就是代表),而皖北也是相對于靠近北方,在古時候經常受到戰亂的影響,所以經濟實力相對于皖南來說比較落后,所以經濟上的落差也會導致兩地人民會有想法,不知道現在皖北和皖南怎么看待了!(安徽也是中國通常意義上南北分界線淮河從中間穿過,故而安徽的南北差異還有比較大的)
安徽與浙江交界山脈是天目山脈,同時這里也講一下為什么屬于徽派建筑和文化的婺源卻是屬于江西的,其實在之前,婺源還是屬于安徽的,翻開清代的地圖,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該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于國共兩黨的紛爭,婺源兩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蔣介石出于所謂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劃歸江西省管轄。當時婺源人民很激動,有一副對聯:“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隸贛,死不隸贛,生生死死決不隸贛。”有一些口號甚至說:“頭可斷,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寧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可見人民不肯,由于民眾的激烈反對,1947年8月,婺源終于劃回安徽。
但是,1949年解放,婺源又再度被強制劃入江西,隸屬浮梁專區。至此,婺源屬于江西省!(如今婺源被打造成中國最美鄉村,也是徽州文化對外傳播的典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