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時,每年僅江南一省上繳的賦稅額就占了全國所收賦稅總額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則占了全國的近一半,于是民間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一家獨大這是中央政府絕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故而順治皇帝一紙令下,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安徽省與江蘇省)。
剛剛上面提到,江蘇在微山湖上沒有占到山東的便宜,但是江蘇卻在洪澤湖與太湖卻占盡上風。
清朝初期,洪澤湖是在江南省轄區之內,后來江南省一分為二,洪澤湖也被分成兩半,由安徽省江蘇省共管,這給洪澤湖的治理增加了難度。
洪澤湖這種分屬安徽和江蘇兩省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剛解放的時候,洪澤湖由皖北行署和蘇北行署共管。皖北行署約占三分之二的洪澤湖區,分屬境內的泗洪縣和盱眙縣。
1950年,淮河中下游發生嚴重水災,治理淮河工作被國家列為重中之重。為了統一管理洪澤湖應對洪澇災害經過中央批準1955年安徽的泗洪縣和盱眙縣被劃歸江蘇,江蘇的碭山縣和蕭縣劃給安徽省。從此,整個洪澤湖基本上都被納入江蘇省的范圍。
同樣,浙江與江蘇界湖是太湖,但是江蘇得到了整座太湖,卻讓浙江湖州沒了湖。
一直以來,湖州都是對太湖水域有部分的管轄權的,一直到建國后,都是如此,但是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舟山的嵊泗列島(東極島就在這里,韓寒的后會無期就有在這里取景),我們知道,江蘇是江南省一分為二的,當時江蘇除了現有江蘇管轄區域,還包含了上海和部分東海島嶼,其中就有嵊泗列島。大家也知道,其實這個列島實際上距離舟山更近,舟山漁民有時候為了漁業資源,會去嵊泗列島捕撈,但是隸屬于江蘇的嵊泗列島肯定有意見了,這樣矛盾一直存在。到了什么時候解決了呢,答案就是1960年,建國后,本著收稅者負責開發服務的原則,通過協調,最終把由浙江漁民開發、浙江政府保護的嵊泗列島劃歸了舟山,但是江蘇不會白白將嵊泗列島送給浙江,同時也考慮到為了太湖的統一管理,將太湖全部劃歸了北岸的江蘇。而湖州只保留了沿岸50米的水域管理權。
所以至此,江蘇將洪澤湖和太湖都占為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