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劉備?
道德綁架二十歲就能召集幾百人投軍;三十歲用敵人的腦袋換到官職;三十五歲做省長;四十歲轉戰八方;五十歲擁兵數萬;六十歲做了皇帝的那個劉備?
你就不怕這個腥風血雨四十年的老流氓肉體綁架你嗎……
回歸正傳,寬厚指的基本就是為政愛民不亂殺百姓
(涼州)其民或以關東下貧,或以報怨過當,或以誖逆亡道,家屬徙焉。習俗頗殊,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保邊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馬為務;酒禮之會,上下通焉。吏民相親。是以其俗風雨時節,谷糴常賤,少盜賊,有和氣之應,賢于內郡。此政寬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因為通過檢索功能來看,三國志里就三個君主被提及“寬厚”(二十四史里第一次用應該是漢文帝,也是對百姓有德,而獲得這一“特性”),劉備、袁紹、士燮
袁紹對田豐、沮授肯定沒有很寬厚,說是刻薄都不為過,劉備也是人再好那也是個開國皇帝、軍頭,亂世(對將領)的殺伐果斷是有的(比如很多人提到的車胄、楊奉、楊懷高沛、張任之事)
所以個人認為,袁紹對手下公認的外寬內忌甚至可以說刻薄少恩,結果還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被抓后為了袁紹去懟大刀,可能還真就跟袁紹對亂世百姓的待遇有關,畢竟荀攸就是這么認為的。就算是為了得天下做的表面功夫,能把表面功夫做上10年保持到官渡之前,大抵也足以“得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