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入侵和客君統治確實可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它們在歷史上可能有交集。
民族入侵通常是指一個民族或族群對另一個地區進行的軍事侵略,征服和占領。這種入侵可能伴隨著大規模的暴力、屠殺和破壞,就像您引用的《清世祖實錄》中描述的清軍對大同、朔州、渾源三城的屠戮。民族入侵往往是為了擴張領土、獲取資源或其他政治、經濟目的。
客君統治則是指外來的統治者或外族控制的政權在一個地區或國家執政。客君可能是通過入侵、征服、婚姻聯姻、政治聯盟等各種方式上臺的。客君統治可能包括某種程度的同化政策,允許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或者采用某種形式的代理統治。
“客”在古代漢語中有“外來的”、“非本地的”之意,而“君”則指的是統治者或君主。所以“客君”字面上指的是外來的君主或統治者。
簡而言之,民族入侵側重于入侵的過程和行為,而客君統治更多指的是統治的狀態和性質。例如,蒙古帝國對中國的入侵是一個民族入侵的例子,而隨后成吉思汗的后代在中國建立的元朝則是一個客君統治的例子。同樣,滿族對明朝的入侵和隨后建立的清朝也可以被視為民族入侵和客君統治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