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君政治的成立前提是:外來君主必須得到本地民族的承認,這個承認包含以下特征:外來君主不能給當地原有的社會結構帶來破壞,不能帶來一個自己族群的基本盤作為統治階級,而將本土民族視作被征服的“二等人”嚴防死守。
如此一來的好處在于:由于這些“客君”不是本土民族,唯一能彰顯自己合法性的便是個人魅力。因此他們會更加勤于國事,克制自己的欲望,善待當地百姓收買人心。而且由于他們是凈身入贅,因此只能融入本土文化之中,以本土民族為基本盤。
像這種情況,在西方有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娜大帝(日耳曼統治者+俄羅斯人基本盤)
中國也有:
春秋時代的田氏代齊(陳人統治者+齊人基本盤)
后唐的李克用、李存勖(沙陀統治者+漢人基本盤)
西夏的大小梁太后(漢人統治者+黨項人基本盤+)
就拿中國歷史來說,我們再看上述羅列的例子,之所以沒人對此感到憤憤不平,是因為一方面上述這些除漢族之外的其它民族,要么是作為漢族形成的前身要么已經消亡融入漢族。另一方面還因為大家都清楚一個基本事實:一個國家的基本盤決定這個國家的所屬權。如此相關歸屬問題已然再清楚不過,也就沒什么好爭的。
但元清的問題在于,它們用客君政治壓根兒沒法解釋。
元朝:蒙人統治者+蒙人基本盤+漢人占絕大多數
清朝:滿人統治者+滿人基本盤+漢人占絕大多數
想必任何人,只要不是盲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問題;而只要不是傻瓜,都能想象其中會有怎樣的矛盾。
元清的統治者不是凈身入贅,而是帶著自己的同族一起來的。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統治者始終以自己的少數同族為基本盤壓制本土的多數民族。
這根本就不是客君政治,而是外來征服王朝。
這也不是皇漢的問題,而是基本民族情感的問題。
作為那個被壓迫的多數民族,但凡有民族認同的個體,從情感上都無法認同一個壓迫自己民族的外族政權。
當然,如果對皇漢的判斷標準就是把尚且存留著民族認同的漢人統統視作皇漢,那么我確實是皇漢。
但是吧,我肯定不會把民族認同這種東西掛在嘴邊,現實中也從來沒看到哪個同族是這樣。另外,如果有一天全民表決廢除國內民族身份識別,按照現實基礎統一成一個中華民族。那么我會舉雙手支持。
就是不知道那些經常把民族認同掛在嘴上渲染,乃至日常生活都要時時彰顯的其它民族同胞,他們會不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