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答案就是這么清新脫俗。
無論南北,不分西東。東北苦寒,他們有烏拉草御寒,南方沒有烏拉草,憑啥御寒呢?稻草。草,絕對是一種易得并且分布廣泛的絕佳御寒材料,從內蒙古草原一路南下,黃土高原,華北平原,長江流域,不用擔心會有人凍死,只要有草過冬即可。
以前,在偉大的烏托邦社會還差桃花源一個洞口距離之時。家里媽媽奶奶們最重要的一個工作,秋稻收成后,趕緊趁天溫未降,陽光正好之際,去挑最好的稻草打理晾曬,讓它充滿一股草香,然后鋪到木板床上,人躺在上面,松軟溫暖,當然,睡上一段時間后稻草容易被壓實或者返潮,稻草的保暖效果就會變差,然后就要一有太陽天最好就要把那些稻草擼出來曬一下,那么,到了晚上又可以睡上舒爽保暖的床了。無論是北方的麥類秸稈,還是南方的稻草,都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底下鋪一層厚厚的草,上面蓋的呢?同樣也可以用稻草或者麥桿編織成一床草被,如此,過冬基本無憂,所以,古代會要人命的三大殺手中,凍的直接殺傷力是最小最弱最次的,真正會要命的是饑餓與疾病,假如鍋里有得吃,一家人窩在茅草房里,木板上鋪一層厚厚的稻草,身上再蓋上一層厚厚的草被,是能熬過那個嚴酷的冬天的,最怕沒得吃,又還有病,那么草床草被再暖和,也救不了你。
古代的茅草房,其實保暖效果很好,我們現在去野外露營,一頂昂貴的現代帳篷的御寒效果,其實還真不如一個用茅草蓋出來的掩體。這些草類的保溫效果有多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比如冬天霜凍下雪,青菜,樹苗或者新澆還沒干透的混凝土,裸露在外的話第二天就都會被凍壞,這個時候你在沒干透的水泥地上鋪一層稻草,它就絕對不會被凍成松脆的粉末,樹木根部只要有稻草保護,哪怕枝干樹葉被凍死凍枯了,它來年開春依然能夠發芽重生。
補充一點真實的歷史知識。
關于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草的認知與見解,許多人都覺得這個草是喂馬用的,與之對應的是前面的糧,用來喂人。其實,這個草,還是用來服務人的,并非用來喂馬的那個草。
你以為古代行軍打仗,只要喂飽士兵肚子就行了嗎?現代士兵行軍打仗,都有自己背個被子,顯得輕松自然,古代沒有被子,那怎么辦呢?秘密就在那個糧后面的草字上。是的,你沒有猜錯,草不是用來喂馬的,而是到了晚上,大家都抱一把草睡覺用的。不管南北戰場,也不分冬夏冷暖,士兵們晚上睡覺都是離不開用草這道程序的,夏天不冷,但是地潮,人直接躺地上睡覺,第二天就有許多人起不來了,必須在地上鋪上一把草,那樣才能隔絕潮氣,所以,現在的人只通過看簡單的影視劇情節腦補古代人的生活,被誤導的不知道有多離譜。古代士兵無論是駐扎營地,還是流動行軍,他們都是窩在草堆里睡覺過夜的,所以,古代的糧草,指的就是吃和住這兩大戰略物資,而非被你們所理解的馬糧。
早年間,唱戲的劇團到各鄉各村串演,基本上就是在當地的祠堂破屋,地上鋪一層稻草,然后幾十個人,男男女女擠在一起打地鋪,你們很難想象,臺上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們,卸妝之后的現實如此殘酷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