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簡單,臺灣“現在”不存在修不起高鐵,題主的問題不成立。
本來以為這個問題是10年前問的,準備了一些資料,好在發布前看了一下問題日志,居然是今年1月底提的。
既然專門強調“現在”。那么就得說一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眾所周知彎彎總共22個縣市,拋開離島不談還剩19個。2007年1月通車后貫通了西海岸,實現臺北到高雄2小時,但直到2015年以前,高鐵雖然經過云林彰化,卻不在這里停車(為什么要單獨拿出來說,因為這有切身教訓)。而在2015年,苗栗、彰化、云林車站投入使用,實現了西海岸地區全高鐵。
那么除了離島,臺灣省也就只有南投、基隆、宜蘭、臺東、花蓮、屏東尚未開通高鐵 。
為什么這六個縣市沒有跟上西海岸的節奏,接下來再討論。但題主問題放在2024年并不存在,因為早在2019年,政院已經明確宣布高鐵延伸屏東,宜蘭,并開始前期規劃,由此因為路線、選址、高架化的問題引起激烈攻防。
題主明白了嗎?可以吐槽臺灣高鐵計劃慢,耗時長,但今天彎彎并沒有修不修的起高鐵的問題,只有怎么修的問題,在朝野攻防的問題上,極少出現以財政問題為由反對高鐵,甚至交通部門負責人在2022年放言“環島高鐵不是夢”。
按照規劃,高鐵延伸宜蘭計劃會在2025—2026年動工,耗時10年。能否如期動工,不妨拭目以待,這或許又會成為回旋鏢,誰知道呢?
當然了,題主問題放在2024年不存在,但在十年前是確實存在的,不妨順便說說。
1,先天不足—財務危機
臺灣高鐵開工時是以是BOT模式修建!
這其實又再次證明題主的問題不存在,因為哪怕是處于亞洲四小龍時的政權,至少剛開始,高鐵工程也不打算讓政府出一分錢,殷琪主導的“臺灣高鐵聯盟”以標榜“當局零投資”、并回饋當局1000多億新臺幣的股東權益的優勢而得標。
然而曾被吹噓“大陸有萬里長城、臺灣有高速鐵路”的臺灣高鐵早在建設過程中就被嘲諷為“世界上最失敗的BOT工程”
尤為重要的是,臺灣高鐵聯盟對高鐵投入遠遠不足,以至于當局不得不動用公營企業增股—此時正是阿扁政權,殷琪又是阿扁的鼎力支持者,由此衍生了官商勾結的爭議。
加上當年臺灣高鐵聯盟中標時和當局簽署的合約規定,如果高鐵破產,政府需要強制收購,那么如果高鐵真的因為不賺錢破產,那政府和納稅人。。。
說到賺錢嘛,當年修建高鐵時,曾預估每日平均客運量在25-30萬人次左右,這是什么概念?這么說吧,甚至2019年的平均客運量也不過18.5萬。而10年前的2014年,平均客運量只有13萬人次
2010年以后,面臨贖回股本,支付股息的臺灣高鐵面臨破產危機,為了避免破產,交通部兩位長官毛治國和葉匡時任內多次提出計劃,直到2015年,透過財務改革成為事實上的公有民營企業,臺灣高鐵才算走出破產陰影。
毫無疑問,在10年前看,臺灣高鐵無疑是一個失敗的項目,規劃時的過于樂觀,建造時的一地雞毛,讓其被譏諷為“國際笑柄”、“吸金黑洞”
在高鐵接近破產的情況下,繼續新建高鐵?無疑于公司快要破產了還在擴大業務。那是馬英九失心瘋了?還是財團失心瘋了?
2,效益問題
之前已經引用了客運量數據,接下來直接引用關于宜蘭高鐵的相關報道。
經過近一年的研議,交通部高鐵局評估發現,高鐵延伸至宜蘭計畫確定不可行,因工程經費多達五百多億元,而臺北至宜蘭行車時間僅比臺鐵快一分鐘。因此,建議改善臺鐵北迴線,使臺北至宜蘭的行車時間從現行的八十八分鐘縮為六十分鐘。
在東部立法委員及民代要求下,交通部去年承諾評估高鐵延伸宜蘭可行性,交通部高鐵局針對新闢高鐵宜蘭線、利用臺鐵新北宜直線規劃路廊及改善臺鐵現有北迴線等三種可能性進行評估,日前完成。
高鐵評估後認為,新闢高鐵宜蘭線及利用臺鐵新北宜線規畫路廊,兩個方案均需龐大工程經費,且工期長達十年以上,計畫執行面又充滿不確定因素。考量臺北宜蘭間鐵路客運服務需求,因而再研擬短期改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