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還不太一樣,他姓朱只要攻破南京就行,說到底是皇族內(nèi)部的事。他要不信朱那就只能老老實實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了。
朱棣之前都有塞王守邊,后面就是設重鎮(zhèn)守邊,只不過有某個皇帝不信邪也想學祖宗北伐,調(diào)集了京師三營和重鎮(zhèn)部隊,然后一戰(zhàn)全沒,把重鎮(zhèn)的力量折損了,不然北方根本不敢進來。
也先的入侵本來就是場鬧劇 四路大軍真打的就他這一路,宣府的阿剌知院在明英宗被俘的前一天還寫信給明朝謝罪呢,說自己是被騙來的,希望明朝別斷自己朝貢,就這種抽象的軍隊,都能把明朝的20多萬大軍團滅。
主要是也先大同沒打下來,北京只打了五天,不太順利怕夜長夢多也先也不敢久留了,打下來大同,居庸關,直搗黃龍,北京直接變邊塞孤城了,于謙搞不好第一個就要提議遷都。
先本來就想來打個草谷,賺一筆就走的,沒想到贏的太多了,這才攻的北京,本來也沒有多大的把握能破城,所以就打打就走了,畢竟當時蒙古內(nèi)部還有矛盾,脫脫不花還是對他有很大威脅的。
但這個性質(zhì)還是不一樣的,這說到底畢竟是老朱家的內(nèi)事,除了藩王的核心班底,其他的基本都是觀望,畢竟說不好誰能當上皇帝,如果不小心站錯隊了,基本就是誅九族。如果朱棣贏了,那你就算沒功也至少沒錯。如果朱允炆守住了,那你再出兵給人家來個前后夾擊 還有這種將功不過的機會,所以這種情況下那些臣子基本全都在觀望。
1、濟南城不是交通運輸樞紐,當時的樞紐是濟南城旁邊的聊城;
2、濟南城雖然地勢險要,但是城里沒有重兵駐扎,對朱棣產(chǎn)生不了多大的威脅;
3、朱棣這邊超過一半的部隊都是騎兵,他經(jīng)常派出多路騎兵搶劫糧道、搜刮人口,打擊朱允文軍隊的兩條補給路線。朱棣部隊天然擁有強大的深遠縱深迂回作戰(zhàn)能力。這些才是朱棣忽視濟南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