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現代醫學的清代,刀子匠采用的幾種土方法是:
1. 手術房間嚴格密封。
作用:雖然沒有采用現代的室內消毒方式,但這的確極大降低了術后感染可能。
2. 患處敷豬苦膽。實際上這沒有“藥效”,但是膽汁的高度酸堿度可殺菌,且粘稠的膽汁和血液混合加速結痂,減少出血時間。畢竟有動脈,血管也沒縫合。
3. 患處撒草木灰。草木灰的吸水性可以吸走排泄物和血污,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毒。草木灰經過充分燃燒反而不會帶有細菌。但這僅限于剛經過充分燃燒后擱置不久且未受污染的草木灰。
4. 迅速從殘端插入鵝毛根。術后局部肯定會出現組織水腫,進而擠壓尿路,且尿路在炎癥作用下會導致尿道壁增厚。古代的說法是“長實了”,實際上是嚴重的尿路狹窄。即使現代切除外陰莖手術,也同樣面臨這個嚴重問題。古代解決方法是鵝毛根插入,現代是用開尿路器,都很痛苦,但是后者因為消毒到位基本沒有危險。
以上是從現代醫學角度看,當時經驗總結出確實有作用的幾條。那么當時沒解決的幾個問題呢?
感染。沒有抗生素和現代的消毒方式,感染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時上述使用的豬苦膽等也會加劇感染。細菌會隨著毛細血管入侵整個下泌尿系統和組織,類似腳氣的“丹毒”。這會帶來排尿能力下降,尿動力不足,尿頻尿急尿不凈,以及感染帶來的異味甚至惡臭。當炎癥沒有好全,太監們就會長期患有慢性尿路感染甚至膀胱炎,如果到了腎臟則是腎炎尿毒癥,就離死不遠了。
創面開放。現代手術做這個是必須縫合的,雖然陰莖橫截面不至于“碗大的疤”,但實際不小的。所以這種手術未成年人反而存活率更高。而且由于當時的規定,刀子匠都是寧深勿淺,遇到錢沒給夠的,管切不管活更是如此(實際上我們知道只要將體內殘存海綿體剝離即可)。同時如果不縫合,會陰部原本僅僅包裹尿路的結締組織會松散開,結果就是排尿“使不上勁”,也就是尿動力不足。有輸尿管結石的人應該有所體會(輸尿管結石發作引起急腹癥時,會陰部肌肉痙攣無法用力)。同時開放性創面嚴重損毀局部神經末梢,會導致尿感知失靈,也就是說,你感覺不到自己在尿尿。所以太監們有時候尿意來了,可能是到了已經憋不住的才感覺到,等脫了褲子,晚了,已經尿了。再者,會導致漏尿,因為尿口是開放的。這個開放的尿口也極易導致細菌等微生物入侵,因此太監們幾乎一輩子和尿路感染作斗爭,也大都死于相關疾病。
排尿口位置太靠前。從解剖學角度,我們知道,男性的尿道比女性長,而且陰莖橫截面靠前,比女性距離肛門的位置更遠。別小看這一點距離,這會給排尿帶來巨大的麻煩。即使和女性一樣是蹲著,因為噴灑位置太靠前,尿液通常更容易灑褲腿上,甚至順著會陰流到屁股上。坐便則更加麻煩,幾乎一定會尿到馬桶圈上。這一點幾乎不見任何文獻提,只有做過這個手術的人才感同身受。所以現代醫學出于治療目的的陰莖全切術,一定會改為會陰造口,不可能原地保留出水口的。
尿動力不足會引起嚴重的問題,第一,蹲著的時候使不上勁,尿不凈。尿路長期殘存尿液會引起細菌性尿路感染,引起尿路疼痛、下身惡臭。反復感染導致的尿路增生會讓人痛不欲生。第二,進一步,膀胱炎會導致膀胱纖維化,失去彈性,膀胱容尿量急劇縮小60%甚至更多。因此,太監們反而要經常小便,因為憋不住。
粗暴的橫截面切除和反復插入過硬、未經消毒和潤滑的“管子”(通常是鵝毛、白臘針和麥秸桿),會損傷尿道內壁,而尿道內壁損傷后會出現增生(即瘢痕組織),這些組織會讓尿道變窄、變彎曲,從而增加尿阻力。而太監們為了“疏通”又不得不再次使用上述材質插入。這些都導致了嚴重的尿潴留。清末洋醫生的筆記大都記載了這個問題。甚至協和醫學院創辦人德國醫生科齡最初就是被一位太監找到,并成功治療了讓這個太監痛不欲生的尿潴留(其實就是潤滑、導尿、消炎),然后在太監圈內一躍成名。找他治療的太監絡繹不絕,以至于后來慈禧身邊紅人李蓮英也找上門。因為這層關系,李蓮英也在慈禧面前為科齡說好話,讓科齡在北京創辦醫學院的想法得到慈禧的批準和支持,這才有了后來的協和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