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并非全都喝熱水。更不是自古以來一直都喝熱水,古代時生產力低下,人們都是喝生水為主。
從前經濟發展有限純凈水沒有普及。而政府又宣傳讓大家不要喝生水,生水里有大量寄生蟲蟲卵。鼓勵民眾要燒開水再喝,于是人們開始吧井水和自來水燒熱之后喝。
到了現在。純凈水供應已經高度普及。自此之后我從來都不喝熱水都是喝的冷純凈水,冬天也是如此。
所以并不是國人都喝熱水的。現在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更是由于出生在純凈水普及的年代。從小就吃純凈水長大,都是喝冷水為主的。
古代開水被稱作湯或熟水,黃帝內經和傷害雜病論中均有記載服湯的好處,就是喝開水。仰韶,龍山遺址中就出土專門用于燒水的陶器,名曰鬶(gui),型制三足,上有開口的壺嘴。另外還有鹽(yan),功能類似今天的蒸鍋。自古中國人的飲食都屬于低溫烹飪,炒菜出現于宋代,油炸則要到明帶才成為主流,在此之前,谷物與蔬菜以蒸煮為主,肉類以炙烤為主。如烤鴨這種菜,在三國時期就有好幾種做法,但是被記作炙鴨。那么在蒸煮的時候是不是要燒水呢?燒的水用甕儲存起來難道不喝嗎?更不用說從殷商時期中原就有開始喝茶了,殷墟出土了碳化的茶葉,經鑒定是泡過的茶葉。中國古人不知道細菌這種東西,但是燒開的水口感比生水要好,古人的舌頭還是能嘗出來的。千萬不要用現在電氣化燒水的輕松就去懷疑古人燒柴火燒水的艱難,窮人喝不起開水。那個時候人少荒山多,夏季有專門砍柴的樵夫,冬季有賣碳的碳翁。能住城里都不差那點柴火錢,住不起城里更不缺柴火,滿山遍野都是樹木干柴。上午忙地里的活,下午上山砍柴是古代農民的日常生活,畢竟做飯也好燒火,說普通百姓用不起燃料的,難道祖上都是一路吃生的傳到現在的嗎?但是歐洲人確實沒有喝開水的習慣,他們解決飲水健康問題是用酒來代替,現在則是凈化水,之所以會是這樣,還是文明起源的形式不同,骨子里基因里就沒有喝熱水的遺傳。所以建國以后的喝開水運動絕不是一拍腦袋決定的,還是根據自己民族的傳統習慣推廣的。小時候打球口渴了爬在學校的水龍頭上就喝,但是在家還是把水燒開了喝。搞運動只是一時,不能培養幾代人的習慣,喝開水之所以成了中國人的習慣,還是自古以來的傳統刻入了我們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