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古代連平民良民的人權都沒多少,有法律規定也不能真正得到執行保障,怎么可能身為“賤籍”的青樓女子,有真正什么“賣藝不賣身”?有什么“自主選擇權”?動不動什么叫“賣身契”啊!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年老色衰的琵琶女 ,年輕時就是“花魁”,受人追捧,看似有“自主擇客”的權利,但實際上就是“待價而沽”,哪有什么“不賣身”?
后面年老色衰,能嫁做商人婦,都是琵琶女的一種幸運了!
再仔細想想,為啥青樓女子,哪怕是名妓、花魁,不管是歷史上真人還是古代作品,都是想“從良”的!
如果真那么好,為啥這些花魁名妓,放著風光無限的日子不過,真的也好角色也罷,都心心念念想“嫁人從良”,哪怕只是做個平民百姓的妻子?
古代一大堆的作品,都是青樓女子有志氣的都想贖身從兩萬,血淚控訴青樓是“火坑”!
反而現代不知道哪來一股“妖風”,在洗白青樓血淚火坑,顛倒黑白,睡什么“賣藝不賣身”。
以前過不下去賣兒賣女的,把子女賣青樓,就是萬劫不復的火坑!那都是最惡毒的父母之一(能比之更惡毒的,就是把子女當“菜人”賣)。
有點良心的父母,都寧愿少拿點錢,希望中人不要把兒女賣青樓,賣給規矩清白人家做奴仆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