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是中國古代對于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文人和官員的統稱,它同時涵蓋了“讀書人”與“當官”的群體。在古代中國,士人主要是通過讀書學習儒家經典,通過科舉考試等方式進入官僚體系,從而成為國家的管理者和服務者。因此,士大夫不僅指的是有學問、有教養的讀書人,也包括那些擁有官職、參與政治決策和管理的官員。兩者往往密不可分,很多士人在取得一定功名后會選擇入仕為官,他們既是文化知識的承載者,也是社會治理的實際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