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影片:只有《奧本海默》和《留校聯盟》值得一論,雖然我個人偏向《留校聯盟》,但《奧本海默》拿也能接受,諾蘭終于熬出頭了,恭喜恭喜,只是老老實實完成自己的工作,全靠同行襯托,就和當年萊昂納多拿最佳男主一樣,沒啥對手。
最佳導演:我之前和別人聊就是諾蘭拿最佳導演,因為提名的五部中,導演技法如何發揮,真的只有《奧本海默》,老馬丁是靠扎實的基本功把一部不合格的《花月殺手》拉到及格線,《可憐的東西》中技法都是亂用或者玩剩下的,《利益區域》是小把戲,《墜落的審判》毫無技法。
最佳男主:墨菲,沒啥問題。五位提名中,只有《留校聯盟》中的保羅吉亞瑪提可以與之競爭,給誰都行。
最佳女主:只從表演水平來講,《可憐的東西》雖然不及格,但艾瑪斯通的表演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及格的電影,冒出最佳女主就很可笑,這會讓大家不關注好片,只關注得獎。以電影質量為基礎,《墜落的審判》中的桑德拉惠勒顯然更值得,或者說是奧斯卡名利場的犧牲品。莉莉我留在女配里面聊,我相信大家都會認同。
最佳男配:這屆男配應該是最有含金量的,競爭最大。《奧本海默》中的小羅伯特唐尼,《花月殺手》中的羅伯特德尼羅,《可憐的東西》中的綠巨人(馬克魯弗洛),《美國小說》中布朗,《芭比》中的高斯林除外。給我最驚喜的是馬克,他給《可憐的東西》加分不少,而小羅伯特唐尼只能說完成了《奧本海默》中的角色任務,我之前聊過,他和墨菲都很不錯,但如果想大膽一點,小羅伯特唐尼來演奧本海默,會更有發揮空間。那采用了保守的策略,先來一個配角試水,就和《奧本海默》本身也很保守一樣。
最佳女配:《留校聯盟》中的失去兒子的黑人母親,是標準的女配角色,而且也很飽滿,多說一句,我覺得莉莉(《花月殺手》)應該屬于女配,發現女主提名沒有少數群體,政治正確強行充數的。
最佳原創劇本:《墜落的審判》,提名的五部,三部可聊,《五月十二月》是概念和設計比較獨特的劇本,是里面最具有創新意識的,但人物有點問題;《留校聯盟》是基本功最扎實,沒有短板,但話題不新,但我認為應該拿。因為《墜落的審判》是最沒有追求的標準的學生作品、討好評委之作,正如我對其的點評:
法庭上的審判,未能把生活與婚姻對女主的審判,變得更深刻、更細致或者僅僅是更動人。相反,導演放棄了電影藝術更多的可能性,把這個故事變成了話劇甚至廣播劇。假設,我們來拍一部電影,舍去所有的法庭戲、甚至不讓丈夫死去,那么這場生活與婚姻對女主的審判,是依然存在的。當鏡頭朝向生活本身,這個故事會更精煉更鮮活。
利用一個死亡來迫使女主被審判的劇情設計,將電影的主場束縛在法庭上,本身就是對生活和婚姻的逃避。因為生活和婚姻并不能濃縮成一個可供辯論、沒有溫度的話題或觀點(而這恰恰是一些吃得太飽之人所樂此不疲的)。導演選擇的表達形式反而違背了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五部里面,從改編能力來講,三部可聊《美國小說》《可憐的東西》《奧本海默》?!睹绹≌f》改編得最扎實,使整部電影很順暢,觀點也很到位,沒有使觀眾不適或者迷惑的劇情?!秺W本海默》勝在剪輯,《可憐的東西》有點創新的東西,但不多。
最佳國際影片:《利于區域》主要是側面描寫、結尾蒙太奇、納粹真無情、猶太人真可憐,我之前也說了,導演有意識把過去連接到現在,結尾處來了一段現今紀念館的蒙太奇,這個平行蒙太奇太低級太無聊(想表達一種冰冷感,但遠遠不夠),既然已經有這種關于現今狀況的思路,再加一組巴勒斯坦國土面積和人口不斷減少,平民不斷被以色列轟炸的場景,這電影就神了,這才是真正的國際主義精神。或許,加了就不會被提名奧斯卡、戛納、金球、英國電影學院獎、歐洲電影獎、美國獨立精神獎……但電影是屬于全人類的,不是少部分人的。人類悲歡并不相通,納粹和猶太人不相通,同樣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也不相通。有一部電影《福田村事件》也是對比手法,任何角度完勝《利于區域》,因為講了共產主義和俄羅斯的好話,西方所有電影節都沒有提名。在已有的提名中,《完美的日子》和《教師休息室》都比《利益區域》好,無論從觀影體驗、主題高度、導演技法。
最佳原創音樂:《奧本海默》,聲音運用和剪輯一直是諾蘭強項,本屆沒有對手。
最佳原唱歌曲:《芭比》,Billie Eilish的《What Was I Made For?》是真不錯,我歌單里就有她好幾首歌?,F在全世界電影都在走下坡路,但可以進行個人創作的藝術,國外還是強點的,希望國內搞音樂的也加油吧,讓新導演有新歌可用。
最佳攝影:《奧本海默》,全靠同行襯托,再一次。
最佳剪輯:諾蘭強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