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年輕時撰寫了一部關于《紅樓夢》的著作,篇幅遼闊,超過十萬字。完成后,在赴宴途中,不慎將手稿遺失在黃包車上。
俞平伯在城中到處尋找,但都未果,心中十分沮喪,打算放棄。然而三天后,有人在廢紙回收站發(fā)現(xiàn)了這份手稿,買下并送還給俞平伯。
得回手稿的俞平伯終于出版了這本書。刊行之后,引起轟動,一時間成了暢銷書,俞平伯也因此成為《紅樓夢》研究的權威。
本以為此后一帆風順,未料數年后,官方對這本書展開了激烈批判,俞平伯的人生跌至谷底。
接下來的二十余年,俞平伯的命運坎坷,皆因這本書所累。
晚年的俞平伯感慨萬千,認為如果當初未能找回手稿,他絕不會重新寫作,也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出版。他曾以為路人歸還手稿是幸運之事,誰料這一舉動竟預示了他未來二十多年的命運,真是“一啄一飲莫非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