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瑞典歷史,可以看出在1814年之前瑞典戰事不斷,還一度成為北歐乃至波羅的海的霸主。但隨著俄國、法國、德國的相繼崛起,瑞典已經敏銳的覺察到自己與這些大國的實力已經不在一個維度,雖然俄國國力相較于德法較弱,但由于與俄國勢力范圍直接接壤,瑞典只能保持中立,在大國之間保持平衡,哪怕自己與俄國仇怨頗深,瑞典也不輕易選邊站。
當然,瑞典并非沒有傾向性,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但在二戰納粹德國占領挪威后,給予德國軍事通行權以及鐵礦資源。冷戰時期瑞典沒有投靠美國或者蘇聯兩大陣營,被視為緩沖,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梢哉f誰強瑞典就會傾向誰,但不會倒向誰,直至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后,歐洲的東西方力量平衡完全破壞。作為與俄羅斯沒有領土接壤的國家,瑞典已經沒有了巨大的戰略壓力,隨即加入了歐盟。隨著北約東擴,瑞典鄰國如挪威、丹麥、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相繼加入北約聯盟,瑞典已經不再處于與蘇聯對抗的一線,也不再需要維持大國間的平衡,加入北約成為了最佳選擇。
俄烏沖突只是瑞典加入北約的一個名正言順的借口,根本原因是蘇聯解體后大國之間的力量失衡,隨著俄羅斯的收縮和北約的東擴,瑞典已經不需要保持中立來維持自己的國家安全。
對俄羅斯來說,隨著瑞典加入北約,現在除了一母同胞的白俄羅斯和酣戰中的烏克蘭,向西望去滿眼盡是北約聯盟國,接下來俄羅斯將要面臨更大的戰略壓力。而北約完成東擴之后,可能會向其他方向發展,我們的周邊國家可能會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