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個體感知周圍事物的情緒反應。若個體高估了某個情境的危機,同時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就會出現焦慮癥狀。
我們歸納了引起焦慮的四個原因:
1.認知模式:當我們在心里告訴自己,「糟糕的事情要發生了!」就會感到緊張、害怕和擔心。
2.逃避模式:我們會越怕什么越躲什么,越躲什么越怕什么,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和固化的心理陰影。
3.隱藏模式:很多人想做群體中的老好人和優秀的人,害怕發生沖突,擔心得罪人,活得小心翼翼,這些也會形成內心的緊張和焦慮。
4.生物因素:身體內部,尤其是大腦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分泌不足或過多,出現失衡導致情緒焦慮。
很多人都很熟悉焦慮的感受,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焦慮來源。比如什么情境、什么人更容易引發焦慮?
小美:我總害怕沖突,別人一發火我就緊張、害怕、擔憂,不知所措。
平和:最近要找人辦事,一想到就頭大,一直拖延著不去找,害怕別人拒絕我。
小王:以前工作中如果接到情緒很差的客戶,明明和我沒關系的,我都會害怕得不行,想逃。
悠然:我平常最擔心別人嫌棄我,不接納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清晰了自己的焦慮模式,還可以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在每日練習中,老師引導學員們進行情緒管理和溝通練習。
比如根據引起焦慮的原因進行自我對話,問問自己為什么這樣的事情會引起擔心?這種焦慮會讓你聯想到什么事或什么人?這種情況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