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球上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上的生物經過數千萬年的進化,出現了晝夜節律現象,即白天一套代謝體系,晚上又一套代謝體系。通常是,白天抵御外界環境刺激,晚上默默修護。人體也有固有的晝夜節律,而晝夜節律在皮膚細胞中尤為明顯,發生的變化也最為直觀。由于皮膚作為人體的屏障與外界環境的接觸最為密切,而外界環境的刺激會引發諸多皮膚問題,比如老化、損傷等,因此皮膚需要極為強大的自我修護能力。而這個修護能力通常受到晝夜節律的誘導,并在夜晚發生作用。
夜晚對皮膚修護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分子生物學層面和生物化學層面。分子生物學層面主要是與修護相關的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的改變。比如,皮膚中的干細胞在夜間通過特定的信號途徑,如Wnt/β-catenin,被激活來分化為不同類型的皮膚細胞,有助于替換老化或受損的細胞。同時,夜間細胞的自噬活動增強,有助于清除受損的細胞器和蛋白質,而細胞也會調整特定基因的表達,以促進修護所需蛋白質的合成。例如,細胞會增加編碼膠原蛋白、角蛋白和其他結構蛋白的基因表達。夜間較為舒緩的環境也影響了皮膚的微環境,包括細胞外基質和間質液,為細胞提供適宜的環境以支持其生長和修護。
生物化學層面主要體現在細胞代謝和激素分泌。夜間,細胞內的信號傳導途徑如AMPK(AMP激活蛋白激酶)和mTOR(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可能會調整,促進能量儲備和細胞生長,這是細胞修護和再生的關鍵。夜間激素水平的變化,如皮質醇水平的降低和生長激素水平的升高,這些激素調節皮膚的代謝活動,促進細胞增殖和分化。夜間脂質合成活動增強,皮膚細胞會合成更多的脂質,如神經酰胺和膽固醇,這些脂質對于皮膚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至關重要。
但是,很多人把夜晚當做加班、狂歡和消遣的時間,這就導致晝夜節律失調上述所述的各種生化和分子生物學過程紊亂,導致皮膚修護機制的效率降低。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系統,減少皮膚對病原體和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容易引起炎癥和皮膚病變。晝夜作息紊亂影響皮膚的水脂膜,這層膜是維持皮膚水分和保護皮膚免受外界刺激的關鍵。失衡可能導致干燥、脫皮或過度出油。睡眠不足也會削弱免疫系統,減少皮膚對病原體和外界刺激的防御能力,容易引起炎癥和皮膚病變。此外,壓力和疲勞可以引起激素水平的異常,如皮質醇的增加。這種激素的長期升高不僅影響免疫系統,還會加速皮膚老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