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播電商不只是數字經濟,而是打通數實融合的引擎
問題中說的報告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發布的《直播平臺就業價值報告(2023)》。其中報告里提到的“帶動4022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平臺直接帶動2244萬個”,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據。
橫向比較一下其他行業,根據公開數據,國內解決眾多就業的建筑業,從業人員大概5184.02萬;至關重要的醫療業,衛生人員總數是1398.3萬;餐飲業從業者人數,大概2200萬。
換句話說,快手一家平臺直接催生的就業機會相當于整個醫療行業。帶動的4022萬個就業機會,除了2244萬直接從平臺掙錢的創作者、主播外,還包括560萬個中介性質崗位(如MCN、代理商服務商),加上1218萬個直播電商上下游崗位(如倉儲物流、研發生產、原材料采購)。
某種角度看,直播電商絕不只是一個在APP看“家人們請下單”的故事,而是徹底打通數字和實體經濟的重要引擎。
說俗點是給了很多人一份工作,說深一點對整個社會職業結構的優化都有積極影響。
2,?直播間帶動的具體30多種職業,不僅僅是職業分工的細化,也是直播電商專業化的必然結果
一場直播在進行時,忙碌的人員除了最重要的主播外,還有「助播」「場控」「直播運營」「投流手」甚至「直播氛圍師」。
拿「場控」舉例,不僅僅是維持下直播間秩序,它更像是直播間的現場導演,
需要協助主播整活玩梗搞策劃、
調度好直播間的禮物彈幕和抽獎環節、
根據直播數據,實時進行提醒主播調整、
甚至在技術故障時,緊急提供備用方案。
一個頂流主播的場控,收入是以百萬為單位計算的,當然他們本身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和能力儲備。
在直播間背后,還有像「選品師」「操盤手」「數據分析師」等等技術含量極高的崗位。這些崗位通力合作,才能創造一個個直播間帶貨記錄的奇跡。而且隨著這些工種的職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其實越來越多高學歷、專業化的人群都加入進來。
直播電商的興起至今也就六七年時間,無數崗位都是從0到1建立快速建立起來的。這種從行業興起、到職業快速分工細化、再到出現超高薪的崗位專家的速度,也就中國這樣的統一大市場才能夠具備了。
這套極其成熟的直播運作體系,被國人搬運到海外后,對海外觀眾那真就是降維打擊般的存在。
那群海外做直播帶貨的洋人們,也在不斷抄襲借鑒我們的玩法,都還不一定整得會。
3,?再分享個最近聽說的直播行業的有趣小故事。
剛說直播間已經存在非常細化的崗位分工,但這絕不意味著是在培養螺絲釘。直播電商行業太新了、優秀人才的缺口太大了,崗位之間并不存在很高的壁壘,小人物也可能成功。
比如我聽到好幾個原本只是直播間“邊緣”崗位的小角色,日常就喊下家人們上鏈接的氛圍組,因為一些機遇成為帶貨主播,甚至表現比傳統主播更好,收入翻好幾倍。
最有趣的是一個原本做保潔阿姨的大姐,偶然路過直播間鏡頭,恰好那短時間不少人都生了小病沒法上崗,保潔大媽便被叫去做助播喊上鏈接,效果意外的好。于是這樣一個五六十歲的樸實阿姨,就順理成章的成了非常有人氣的出鏡主播。
做互聯網行業的都知道,直播市場從來不缺機會,更不缺突然崛起的爆發者。除了光鮮亮麗的主播外,其他崗位同樣如此。直播行業變化太快了,機會總是隨著變化而不斷出現,那些日常看似做著平凡不起眼的輔助工作的人,只要日積月累的努力,再加上一些機會,就可以在幾個月甚至幾天之內完成躍遷。
這種一躍千里的機會,在其他相對傳統且固化的行業里根本不可能存在。當然,進入這個行業后,大浪淘沙,還是要一些愿意自我學習、自我成長,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人才能最終留下來,活得好。
最后說一句,建議對互聯網行業感興趣的朋友,包括即將畢業的學生朋友們,都看一看這份人民大學出的直播電商行業報告,說不定能從中找到一個和自己技能愛好非常匹配的崗位,或者萌發一個創業念頭。
對于新事物,最怕的就是刻板印象和有色眼鏡。也許直播間在很多人眼里,還是過家家,是家人老鐵上大火箭上鏈接的大喊大叫,殊不知可能就丟掉了很多寶貴的機遇。
市場和職場的機會,總是留給那些務實、理性而隨時準備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