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什么對招攬中國人如此熱忱?這和泰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及其新任總理塞塔的雄心有關。
中泰兩國將今天起“永久互免對方公民簽證”。此刻,距離上次泰國對中國游客“放大招”——2023年9月宣布實施5個月免簽,只有半年時間。
2023年8月22日,新一任泰國總理塞塔當選;2023年9月11日,塞塔向泰國國會提交施政報告,表示“泰國就像一個生病的國家,旅游業和國民支出恢復太過緩慢,已出現經濟衰退的風險”。從塞塔后續的選擇來看,他顯然把振興旅游經濟當做某種施政抓手。
有研究顯示,泰國是全球對旅游業依賴最高的國家之一,疫情爆發前旅游從業者超過 400 萬人。2019年,泰國接待游客達3,9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但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2021年泰國幾乎沒有國際游客入境,同時期GDP增速也上演了“自由落體”、國民經濟損失慘重。
直到2022下半年,國際旅游業開始復蘇,泰國實現全年入境游客1,116 萬人次,但依然不足疫前水平三成。
進入2023年,泰國經濟依然萎靡不振,家庭債務居高不下、生產型企業的開工率不足。表現在旅游數據上則更直觀:2023上半年,泰國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從同期的3.5%飆升到了5.3%,這還是在旅游收入只恢復到疫情前54%的前提下。
換句話說,泰國經濟整體是真的“拉胯”,所以步履蹣跚的旅游市場反倒愈發重要、“瘸子里面拔大個”。
塞塔極力瞄準中國游客,原因也很簡單:2019年,中國是泰國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國。僅2019上半年,中國大陸游客就為泰國帶去3104.71億泰銖收入(按當前匯率折算約639.47億元人民幣),在外國游客中貢獻最大。
但今年泰國旅游命運多舛,前有“噶腰子”傳說,在中文互聯網上的莫名興起;后有“綠葉子”流行、“養死了大熊貓林惠”等惡評;然后,泰國又成了“緬北電詐轉移中心”,和人口販賣變得說不清道不明。最終,隨著《消失的她》、《孤注一擲》兩部電影的熱映,東南亞“法外之地”的人設愈發鮮明——這極大的引發了中國游客對泰國的“安全焦慮”。
從2023年的收官數據來看,赴泰的中國游客只有350萬,恢復至2019年的31%。泰國開泰研究中心也下調了對泰國GDP增速的預期,從3%降至2.5%,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旅游業恢復緩慢。這已經足以說明,塞塔對中國游客的盼望有多深。
當然,旅游并非中泰關系之間的全部,中泰永久免簽還有更大的時代背景。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泰國也完全有理由在2024年,全力擁抱中國這個龐大的經濟體。來自工商銀行的兩項研究,透徹說明了中泰關系的重要性。
首先是國際貿易領域。目前,中國是泰國最大貿易伙伴,泰國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第三大貿易伙伴。2022 年,中泰雙邊貿易額 1,350 億美元,同比增長1.3%,其中中國對泰出口707.6 億美元,同比增長6.3%,自泰進口344.3億美元,同比下降7.6%。
其次,在投資領域,中國對泰投資增長迅速,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投資合作格局。中國對泰國FDI(國際直接投資)在2019-2021年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泰國FDI存量為99.2億美元,同比增長12.4%。
從塞塔的角度來看,泰國經濟確實“病了”,但解藥可能不止是中國游客,而是中國的經濟和資本。永久免簽確實利好旅游市場,但其實際影響范圍可能更廣泛:接下來,無論你是去泰國旅游、工作、投資、陪孩子上國際學校,都會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