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土中國》的第一章“鄉土本色”中,費孝通為中國社會下了一個定性—“土”。他認為,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種鄉土性有三個特點:第一與泥土分不開,第二不流動性,第三熟人社會。“土”指的是 土地、社、農業和守土意識 ,“鄉”指的是群、故鄉和具 體的時空坐落。鄉土社會是熟人社會 ,而關于熟悉感 的培養。
“鄉土性”強調的是對土地的重視, “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 的謀生方法”;“直接靠農業來謀生的人是粘著在土地上 的”,靠土地為生的人是離不開土地的, 以土地形成了人們居住的環境形成了家庭, 形成了中國鄉土社會的基本單元—鄉村。鄉土社會的人口流動性緩慢的特點使鄉村生活很富于“地方性”特點,所以,鄉土社會是個熟人之間的社會,是一個“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社會,是一個規則暗含的社會,是一個“抬頭 不見低頭見”的社會,是個生活成員之間互相了解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熟悉產生信任,因此鄉土社會沒有法律,也不需要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