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秦王嬴政(后來的秦始皇)稱呼呂不韋為“仲父”,主要是由于呂不韋在嬴政繼位初期起到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和對嬴政個人成長的影響。
呂不韋原本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富商,他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成功地將自己立于秦國的政治中心。他支持并協助當時在趙國作為人質的秦王子嗣異人(即秦莊襄王),將其扶植上位成為秦王,而嬴政就是異人的兒子。
秦莊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嬴政即位,因年紀尚小,無法獨立處理政務,此時的呂不韋以丞相身份攝政,實際掌握了秦國的最高權力,對內穩定朝局,對外繼續推行擴張政策,對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
在古代,"仲父"是對地位尊崇、對君主有重大影響或輔助君主治理國家的重臣的一種敬稱,類似于“亞父”。呂不韋被嬴政稱為“仲父”,既體現了他在秦國政權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嬴政對其在早期攝政階段發揮的不可或缺作用的認可和尊重。但隨著嬴政逐漸成年并掌握實權,他對呂不韋的依賴逐漸減弱,并最終收回了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