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紅衣大炮,其歷史淵源確實與西方火炮技術的傳入有關。這種重型前膛炮最初并非明朝自主研發,而是通過與外國交流或戰爭中繳獲等方式引入并仿制。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歐洲火炮技術發展迅速,荷蘭等國在鑄炮技術上尤為先進。明朝晚期,隨著海上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增多,以及與西方殖民者的沖突加劇,中國開始接觸并接觸到這些先進的火炮技術。
據史書記載,萬歷年間(約1621年),明軍在對后金作戰時首次繳獲了荷蘭制造的重型火炮,并由當時的軍事家、科學家如孫元化等人主導仿制,因其炮身涂以紅漆,故被命名為“紅衣大炮”。紅衣大炮在中國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明朝軍隊的火力,對明清之際的軍事技術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