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刑,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也稱為“舂碓”,主要通過利用杵臼這種日常農具對受刑者進行殘忍折磨。行刑時,將受刑者置于臼中,然后用大木杵反復擊打,直至受刑者死亡。這種刑罰極其痛苦且侮辱性極強。
歷史上遭受過此刑罰的具體人物記載并不詳盡,但《史記·秦本紀》中記載了秦穆公時期,秦國曾對晉國公子圉的師傅公孫賈使用過杵臼之刑。此外,《漢書·刑法志》也有提到漢初廢除了包括杵臼之刑在內的多項肉刑,這側面反映了在漢代以前,杵臼之刑是存在的,并可能有其他人遭受過此種酷刑。
由于歷史記載的局限性,更多的受刑者并未被詳細記錄下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法制觀念的轉變,杵臼之刑這類過于殘酷的刑罰逐漸被淘汰并被法律所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