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后來的秦始皇)在公元前247年即位,但他在真正掌握實權并開始統一六國的戰爭是在公元前238年平定嫪毐之亂后。在嬴政親政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就選擇滅趙國,而是制定了一個全面的戰略計劃,按照“遠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吞并六國。
在戰國末期,趙國雖因長平之戰元氣大傷,但仍具有一定的實力。秦滅趙的行動主要發生在公元前229年至公元前222年間,之所以在這個階段對趙國動手,原因有以下幾點:
- 趙國地理位置緊鄰秦國,是秦國向東擴張的重要屏障,滅趙可以為秦軍東出函谷關掃清障礙;
- 趙國雖然在長平之戰后衰弱,但仍有較強軍事實力和領土面積較大,若不盡早解決,可能成為統一過程中的隱患;
- 滅趙可以震懾其他五國,對后續的統一戰爭起到戰略威懾作用。
綜上所述,秦王嬴政并非在登基第一時間滅趙,而是在穩定國內政局、制定好統一戰略后,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推進對六國的征服,趙國因其地理位置與戰略意義成為了被優先打擊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