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起源于我國。我國古代記錄中記錄了桃子栽培,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300年左右傳到了歐洲西部,并在公元一世紀成為羅馬流行的食物。
美洲在16世紀由西班牙定居者帶來桃子,英國和法國終于在17世紀年代中期開始吃到桃子。
2010年,來自美國,意大利,智利,西班牙和法國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個聯盟中,介紹了國際桃子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結果,這是一項對桃子確切基因組的研究,以及關于不同桃品種及其差異的要點。
桃子不像一些類似的水果那樣廣泛生產,因為它們需要干燥、溫和的氣候才能生長。這使得它們不適合熱帶氣候,除非生長在高海拔地區。
我國是最大的桃子生產國,種植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桃子。緊隨其后的是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和希臘。
在我國文化中,無論是歷史上還是今天,桃子都受到高度重視。我們認為桃樹有辟邪的作用,保護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幾個世紀以來,桃子一直被用作中醫的一部分,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如血瘀,炎癥和過敏。
桃子在藝術品中也有特殊的地位,無論是現實主義還是象征性作品。莫奈,魯本斯和梵高是眾多描繪桃樹和桃子的藝術家之一。
感謝您的支持,請隨意打賞。您的贊賞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