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統一戰線主要有以下幾次: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927年):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建立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共同推動了北伐戰爭,反對北洋軍閥,這一時期也被稱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1945年):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再次建立合作關系,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對抗日本侵略。
抗日戰爭勝利后到解放戰爭前夕(1945年-1946年):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短暫時期內,國共兩黨嘗試通過政治協商解決國內矛盾,但未能成功,隨后進入了全面內戰狀態。
和平建國時期(1949年-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號召包括不同政黨、團體和個人在內的各階層人民參與國家建設,形成了新的政治合作關系。
改革開放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978年至今):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進一步確立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是一種包括八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的政治合作模式,共同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國家建設。
統一戰線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歷史時期的變化而變化,但其核心目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推進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