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雖然是儒家非常重要的經典之一,但它并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五經》。《五經》的形成是在漢代,當時儒家學者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五部書定為經典,這些書籍被用于教育和科舉考試的標準文獻。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它主要涉及道德、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思想,是研究孔子思想和儒家哲學的重要文獻。盡管《論語》在儒家思想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在古代的文獻分類中,它并不屬于“經”而是屬于“子”類。古代中國的書籍大致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其中“子”包括了諸子百家的各類著作,而《論語》就被歸類在這個范疇內。
《論語》之所以沒有被列入《五經》,主要是因為《五經》的確立是在孔子之后,尤其是在漢代經學家的整理和尊儒政策的推動下形成的。而《論語》作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集,其性質與《五經》中的經典文獻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不同。《五經》更多是被用作國家治理、禮儀規范、歷史記載和占卜哲學等方面的權威文獻,而《論語》則更側重于記錄孔子的思想和言行,是后世儒家學者學習和研究的基礎文獻。